手机号/微信登录

产业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在哪里

更新日期: 2016年09月14日 作者: 胡 浩 【字体:
    产业新闻是经济新闻领域重要的部分,与普通的经济新闻相比,产业新闻有着强烈的行业属性,是各个行业宣贯经济发展政策、记录发展历史、报道行业动态,宣传行业成就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做好产业新闻报道工作,将有利于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助力结构调整,弘扬正气,发挥正能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文明。
 
    水泥行业作为建材行业的重要分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需要产业新闻媒体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为转型升级鼓与呼,成为行业文化思想的源泉。做好产业新闻报道,需要扎实的新闻采写和编辑能力,通过稿件把信息更好地传递给行业读者,引用准确的数据,描述专业的现象,透彻分析问题,科学把握趋势,这些工作都有赖于我们把握好产业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规律。
 
    如何做好产业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影响力”是其真正价值所在,一篇好的产业新闻报道,不仅仅是新闻的记录者,更应该是新闻现象的剖析者,是新闻价值的传递者,这些要素最终都以报道形成的影响力为结果。如何在实际的采编工作中体现影响力,发挥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要突出三个方面——专业性、思想性、可读性。
 
突出专业性
 
    产业新闻报道对象和读者都在产业里面,他们都是行业的从业者,是行业里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科研人员、管理者等等,这个特定的人群有着特定的行业属性,他们每天从事的、思考的都是行业相关的问题,他们希望从媒体上得到更多更新鲜的行业信息、市场动态、产业政策。这就决定了产业新闻必须紧紧扎根于行业当中,要比读者更熟悉行业,比读者更懂行业,报道中引用的数字、概念、定义要处处体现专业性,不能讲外行话。这也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行业媒体的编辑记者年龄都比较大,就是因为做好产业新闻报道确实需要大量经验的沉淀,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不仅仅积累行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积累行业人脉,这对于一个产业新闻记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建材行业媒体中有报纸、有杂志、有网络,尽管他们的信息发布频率不同,关注角度不同,使用的体裁也多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对建材行业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把握。例如,水泥行业的总体规模是多少,产业集中度是多少,多少家上市公司,市场分布格局,技术装备情况,生产工艺流程,销售渠道模式……这些都是产业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产业新闻记者能否深入行业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好的记者往往会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这种角色更有利于其做好报道工作,获得更多的信息。
 
    以水泥行业为例,文章体现专业性首先要求记者编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分析政策,同时要了解水泥行业 面临的主要问题,行业正在倡导的转型升级的方向,充分体现水泥行业文化思想潮流。可以说就水泥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来看,新闻报道工作要紧紧围绕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行业自律、错峰生产等主题展开,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导向。
 
    专业性的另一方面不仅要求积累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因为在许多经济观察的背后,往往是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问题和经济理论问题。新闻记者需要学习金融学、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水泥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更专业些的记者还要学习企业法、税法、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看得懂财务报表,看得懂上市公司季报、年报。如果记者缺乏这些知识,就无法构筑一篇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文章也就难有影响力。
 
突出思想性
 
    有影响力的产业新闻报道往往有很强的思想性,这样的文章能给读者启迪,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文章不仅仅讲述现象,更多的是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由此规律形成趋势。有思想性的报道读后能使人为之一震,一些没有答案的思考通过记者的角度实现了突破,有思想的报道也使“易碎”的新闻变得有生命力,能够长久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因此,思想性是文章生成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水泥行业联合重组风生水起,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成为遏制行业效益下滑的重要手段。一时间收购、兼并、控股各种资本运作成功案例使水泥行业成资本市场和财经媒体的焦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媒体,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看待行业整合都有不同的解读,有的时候水泥行业的并购还被一些媒体误解为国进民退,改革倒退。这种现象就是没有很好地认识水泥行业的现状,没有真正搞清楚水泥行业的策略选择,武断臆断地下结论。
 
    水泥是个大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转型升级任务,水泥行业的新闻媒体更需要清晰的头脑和思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没有立场,要知道向谁负责,要知道自己代表着行业群体的利益。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要清楚新闻事实是什么,未来怎么办,要利用自己熟悉行业,接触高层的优势,把大家不清楚的信息,不明白的事情,想不通的道理,通过稿件和版面,有据有理地讲清楚,说明白。
 
突出可读性
 
    产业新闻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增加新闻的可读性,使原本冷冰冰的数字,枯燥的概念一下子活跃起来,使得平凡的产业工人形象猛然高大起来,使得晦涩难懂的经济逻辑立刻生动有趣起来。
 
    新闻报道提高思想性、专业性非常重要,这是文章的内涵,是文章的灵魂,但如果没有很好的写作角度,没有娴熟的写作技巧,读者看起来晦涩难懂,味同嚼蜡,可想这样的稿件和文章再有价值也很难传播开来。在笔者看来,突出可读性比较好的办法之一是“讲故事,抓人物”。讲故事就是把一件普通的新闻,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展开,不仅要记录现在,还要讲述事件的过去和由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未来。这样就把单纯的新闻变成一段历史,一段故事,这样的文章有脉络,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新闻报道要紧紧抓住故事背后的人,因为人是所有事件的主体,人是变动的、生动的,有情绪,有温度,通过写人来反映一个事件、一家公司、一段历史、一个行业,这是很多优秀新闻记者经常使用的手法。
 
    做到文章生动,有味道,深入人心,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勤走、勤学。记者要迈开自己的双腿,多到基层,按照中央“走转改”的要求,多到水泥生产企业采访,多到偏远的矿山调查,实地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到窑炉旁,到中控室、化验室,与生产工人交流,与班组长交流,与技术人员交流,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记者的眼界也要更开阔,要关注国内也要关注国际,要关注当下还要关注未来,用专业的笔锋写出动人的报道。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