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文章之一 2016年水泥工业科技发展报告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政策解读与挑战机遇

更新日期: 2017年02月06日 作者: 中国水泥协会 李 琛 【字体:
    《2016年中国水泥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报告》是一份由中国水泥协会编写的年度报告。该报告既是中国水泥协会在行业内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对2016年行业科技创新总结了有益经验,提供了最新信息。报告主要阐述在中国水泥行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战线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的实践,评述水泥行业科技事业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敏锐把握水泥工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本期从“水泥工业科技发展政策解读与挑战机遇”的角度,系统描述了国家科研开发的管理体系,指出水泥行业的科技队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划分了水泥产业“科技发展”三个阶段,描述了主要形式内容;提出了水泥工业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1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的纲领文件解读
 
    1.1 从战略层面明确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引领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首要任务,“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既从战略层面明确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和布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也从实践角度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1.2 中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8号文
 
    此前,我国早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顶层设计和重大改革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实施必将加快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将对水泥工业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水泥行业应当用好这一纲领性文件,以科学技术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做到行业提质增效,产业升级。
 
    1.3 国办发34号文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2016]34号),再次强调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国办发34号文将“改善技术装备”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加强标准化建设,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立足产业化生产和应用需要,建立完善新材料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
 
    34号文将“ 支持企业创新” 作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提出“发布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并据此对建材工业节能减排、产品升级换代、提升质量效益等项目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在“开展产能合作”方面,提出“根据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大建材领域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力度,通过产品、装备和投资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2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方向是稳定高效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已经取得绝对优势地位,水泥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水泥行业在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实现了科技进步和跨越式发展。但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水泥工业的科技发展以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重心不会改变。
 
    对于水泥工业的科技发展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初具成型的新兴工艺技术中选择有潜力的进行普及、实现广泛应用,这属于科学技术选择应用方向的研判问题范畴。选取何种技术进行推广,就是敏锐把握水泥工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了稳定、高效这一特征,新兴的工艺技术才有可能被推广普及、实现广泛应用。
 
    3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的推动因素与人才集聚的关键问题
 
    “科技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发展阶段依次可以划分为:第一阶段“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第二阶段“科技进步”,第三阶段“新技术普及”。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水泥工业科技发展、研发新兴工艺技术并最终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财力和配套设施。
 
    3.1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的推动因素解析
 
    (1)根据水泥工业的特点和我国国情,在“科技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时期,目前来说国家投入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国家主要以科技立项的方式提供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经费及配套设施。国家级层面的科技项目主要有科技部管辖的化工、冶金和材料工程学部的“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着重于理论基础研究,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着重于前沿技术研究,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着重于产业共性技术和集成创新,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其他项目合并,2015年后不再申报立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重于16个重大专项,除了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城市污泥消减子课题外,其他专项与水泥工业交集较少。除科技部外,国家层面的科技项目还包括国务院直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又分为面上、重点、人才、专项、联合资助和专项项目)和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着重于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偏重于理论研究。省市层面的科技项目的资助主体主要是各地区的科技委员会(科委),着重于当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另外,有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委)也会资助一些偏重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技项目。
 
    我国水泥工业领域科学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相对其他领域少一些,而着重于集成应用和技术创新的项目较多,因此,水泥工业多以“863”、“科技支撑”和地方上科研项目为科技创新原动力。国家级的项目“863”、“科技支撑”经费多达千万级,往往有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首席科学家,子课题设5-7项,合作单位若干家,3-5年内完成。参与课题研究的单位多为设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重点国家实验室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济南
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建材研究总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合肥院)、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天津院)、和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南京院)等。国家级项目往往要求建立示范线或中试线,因此央企、国企如中材、中建材、海螺、金隅冀东、华新等下属的某些水泥厂也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一些较有实力的民企如江苏科行等也作为合作单位参与课题。
 
    (2)在“科技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科技进步阶段,也是经过权威鉴定、认可技术创新的过程。上述科研项目经专家鉴定结题后,尤其是国家级项目一般都会参与评奖。经由地方推荐或自行申报,首先经由相关主管部门评定,在建材行业内获奖级别较高者再由科技部上报,由国务院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近三十年来,我国水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获得了多项国家奖,取得了瞩目成就。
 
    (3)在“科技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新技术普及”阶段,也就是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这个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漫长。由于成本、政策和行业发展成熟度等客观原因,最前沿的技术不一定能够大范围、短时间内得到推广,很可能出现国家投入千万乃至上亿的技术在“普及”阶段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也再次印证了笔者提到的,新兴工艺技术只有具备了稳定、高效这一特征,才有可能被推广普及、实现广泛应用。
 
    3.2 水泥工业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集聚问题
 
    上述国家级和省市级的科研项目主要是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另外还有针对个人及团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资助,如我国教育部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联合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还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部)设立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科技人力资源的较高形式是组建科技专家队伍。这些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在发挥创造性潜能的公平竞争环境中,借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研究课题,创造出更高更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一般模式。国家以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形式针对个人及团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进行资助,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另外还有对引进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国家、省级各类称号的专家给予补助津贴。
 
    对于水泥工业来说,除了这些具有国家荣誉称号的高层次专家人才队伍,还有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奋斗在科技战线。这些科研人员,尤其是基层科研工作人员,更需要国家给予实实在在的政策优惠,在法规上明确、切实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推动修订专利法、公司法等相关内容,完善科技成果和分配机制,提高骨干团队、重要贡献人员、实际工作人员的受益比例,大胆改革奖励报酬制度。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4 关于水泥工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科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并且复杂的过程。如何促进我国逐渐成熟的水泥工业的科技发展,也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目前水泥工业科技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依靠市场机制,将科技资源配置向企业倾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和科技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真真切切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1)加强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
 
    必须尽快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沟通机制,发挥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基础作用。吸收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政策和标准。对于水泥工业来说,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应当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决策。
 
    (2)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应当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层面,要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由政府支持的企业技术应用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3)探索科技成果共享
 
    优化水泥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理布局,建立向企业开放的机制。探索采取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协作、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建议组建省级水泥投资管理公司,以此为载体平台,成立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实现公司内股东企业技术成果共享,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动力转换的发展阶段。科技发展、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是中国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实基础。水泥行业要充分利用好科技资源、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水泥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