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杭州水泥联手对外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08日 【字体:
    前不久,杭州市水泥协会理事长杨鸿明透露,杭州地区的水泥龙头企业已经达成共识:成立统一的联合水泥销售公司,按照各企业的产能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最后成为本地区惟一对外的水泥销售公司,各发起单位不能再单独销售水泥了。
 
    分析师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水泥销售区域,按照产能出资,成立以资本为纽带的营销公司来提升水泥的竞争力是一种新创举,是浙江水泥企业的大胆创新,比普通的“行业自律”更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
 
  “他们几乎控制了中国水泥前50强中的半数企业,足迹遍布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称,“目前,浙江民营资本已经成为国内水泥行业最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投资热潮涌向西部
 
    浙江水泥业的发展,得益于2000年浙江省经贸委出台的《浙江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这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建设新型干法水泥,这给当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它也成为当地民间资本投资水泥产业的一大催化剂。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政策出台后仅2年时间,当地就有100多亿元资金投资在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窑上。同时,浙江民营资本还把目光转向了浙江以外地区。“当时我们看到当地的市场非常有限,而只有一省之隔的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们就决定到这里投资。”浙江兆山新星水泥集团莫先生说。
 
    当然,有这种敏感嗅觉的不只兆山新星一家。
 
    “浙江民营水泥资本向外发展的思路基本是按照先浙江周边,再到东北、西北这样一条路线。”中国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说。
 
    西部是近期浙资大量进入的一个区域。浙江最大的电缆企业华伦集团早在2004年就已经控股了四川最大的水泥企业———峨眉水泥(现为四川金顶)。同年,浙江光宇集团在陕西福平建起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声威集团企划部经理甄泽说,包括声威在内,目前已有大大小小10多家浙资进入陕西当地水泥业。
 
    事实上,声威集团之所以大举进入陕西,除了市场因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正处在整合期”。这意味着很多落后的小企业都将面临淘汰,而新型干法水泥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
 
  甄泽说,声威集团在浙江立窑整合转型时没有抓住机会,在当地失去了市场,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在外地把公司做大。此后,他们发现了陕西的机会,马上在当地上了一条5000吨/日生产线和一条2500吨/日生产线。与此同时,还把集团总部也搬到了陕西。“这里的市场不错,没有像东部沿海竞争那样激烈,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产能,年底还准备再上一条2500吨/日生产线,最终把产能扩大到年产1000万吨。”甄泽说。
 
    效率优势与资金困境
 
    与当地国企和众多小企业对阵,这是很多外来民营资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如何才能竞争过这些已有多年深厚基础的本地企业,在这些浙商看来显然是一门学问。
 
    “我们跟国企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灵活而集中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市场管理经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甄泽说,“规模上我们和秦岭水泥相当,但效益上我们应该比他们好。秦岭水泥一条4000吨/日生产线有2000员工,而我们只有200—300人。在能源上公司也尽可能地节省,利用余热发电。”
 
    因此,在去年水泥业几乎全线亏损的情况下,像声威这样的浙资水泥企业却“有盈利”。
 
    与一些外资企业往往倾向与当地企业合作的生存方式不同,大部分浙江民营资本在外地开拓市场时,都采取了自建新项目的方式。
 
    莫先生表示,刚到湖南时我们也想过并购大厂,但当地韶峰水泥集团(湖南最大水泥国企)负担太重,韶峰总产能100万吨,却有2000多在职职工和2000多待业职工。按照其总职工4000人算,如果并购韶峰,一个职工要补偿3万元,4000人就要拿出一两亿,连成本都回不来。相比之下,兆山新星300万吨的产能,总共才600人,仅人员成本这块,“我们一吨水泥的工资成本就比韶峰低很多。”
 
    不过,处在快速发展期的兆山新星也遇到了资金上的尴尬。莫先生表示,刚进入湖南时,当地政府给了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用地方面等。
 
    不过,这些浙江民资大多都符合发改委下发的“扶持当地40家企业”里的标准。据了解,包括上述2家企业在内的多家浙资水泥企业的名单都被上报到发改委。知情人士透露,一但获批,他们将在贷款、征地等方面获得地方政府的扶持。
 
  甄泽也表示,作为民营企业,他们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都用的是自有资金,目前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期,资金是有些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先按计划把目前的项目做好,之后再考虑去“试探性地收购一些当地小企业”。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