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在提质中增效和创牌

更新日期: 2019年02月21日 作者: 本刊通讯员 王君伟 【字体:
    我国水泥行业近些年有了巨大发展,但总体仍属于“大而不强”,水泥熟料产能过剩,低端水泥产量比重过高,中高端水泥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利用率低,一些企业效益下滑。然而水泥仍然是当今基本建设中不可少或缺的建筑材料,除了淘汰多余产能和达不到标准的落后产能,并严禁新增产能等措施外,对现存水泥企业要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补短板、稳增长,提质增效,才能实现水泥行业“大而强”的目标。
 
    1.提质
 
    顾名思义提质就是要提高质量。在经济发展解决“有没有”问题之后,人们关注的是“优不优”、“值不值”的问题,关注产品(包括熟料半成品)质量是否能为我(水泥用户、下生产工序)所需。
 
    1.1 质量的一般定义
 
    质量表达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8-2008(等同采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中质量定义,是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可以分为产品、服务、工程、管理等各种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指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服务质量是指满足客户对服务要求的程度。
 
    1.2 产品质量
 
    评判产品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产品质量适合于规定的用途、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指标”者优,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称质量比较“差”。通俗地说,“在符合该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下,稳定的、适用的和需要的才被认为是最好的”。水泥企业主要产品是水泥和熟料,其强度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质量指标,要有多元化指标,并综合其他的指标来评价其产品质量。
 
    (1)熟料 熟料是人造矿物,其矿物组成是影响熟料质量的主要因素。熟料强度是评价熟料质量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fCaO含量是评价熟料质量的化学成分因素之一。但要注意高熟料强度和低fCaO含量不能建立在过高的烧成温度上。因超高的煅烧温度造成熟料死烧,反而影响熟料矿物的活性和易磨性,也影响窑衬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运转周期,带来成本和能耗增加,是水泥生产企业所忌讳的。
 
    水泥熟料按使用对象分自用熟料(企业下游水泥生产工序的主要组分)和商品熟料,其质量要求有所差别。商品熟料是水泥粉磨站(厂)的原料,提供的熟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水泥性能的指标,因而水泥企业需按水泥粉磨站生产的水泥品种,提供相应的、适用的熟料品种。在有熟料标准时,可用标准中矿物组成限量、产品细度、矿物组成、混合材料种类掺量值和其他技术指标包括强度来评价熟料质量。对自用熟料质量受其对生产工序评定功能所需而异:当作为评价烧成工况及配料是否妥当时,可通过观察熟料外观的结粒大小均匀性、色泽、内心状况等其形象质量、微观相结构和fCaO含量,初步衡量判断煅烧配料质量和操作。再通过反馈进行配料、操作调整使之质量提升;当用于制备水泥工序时,熟料按生产水泥的品种、等级,作为确定混合材料掺量和水泥粉磨细度依据,其强度、矿物组成,应符合熟料标准要求中的化学指标和抗压强度要求,以及符合T/CBMF17-2017《水泥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和企业制定的《内控质量管理》指标范围。
 
    (2)水泥 水泥是水泥企业的产品,
 
    其质量状况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水泥是标准产品,其质量受相关标准、规范和受企业自我声明的诚信约束;水泥是下游产业的主要胶凝材料,其性能品质影响用户的工作性能、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效果,故要求水泥质量指标具有符合性、适用性。按用户根据工程类别、结构部位和服务环境,对水泥产品提出“个性化”性能(工作性、耐久性)指标,根据其符合程度,并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指标是一个多项式、多元化,与品种和使用环境有关。因此,出厂水泥质量必须合格,在指标上除强度(注意不是唯一指标、也不是越高越好,要求适当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高)外,还需要有合适的颗粒级配、凝结时间、安定性、需水量、相容性等性能以及稳定性,满足用户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等。
 
    1.3 服务质量 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具有为生产、生活、社会服务的功能。其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具有代理政府监督部门管理功能(认证、认可、评价、仲裁、监督检验等),现代化服务业在促进企业“提质量、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中发挥巨大作用。服务业按业界划分有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它是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要素,成为制造业向高端升级的主要支撑。
 
    (1)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中国建材联合会为促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在2016年9月和2017年3月分别发布了《加快与拓展建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建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于2018年5月23日在天津召开推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为服务业拓展延伸到制造业,提供支持和指导要求。一方面它利用所具有的资质、完善的设备、顶尖的人才以及精确的检测,向制造业拓展服务。并提供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信息,为企业提质增值服务。服务业和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和工业化与信息化(简称两化)融合,嵌入到制造业中,共同为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做好可行方案的咨询服务,开展以“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质量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检验检测工作中,除了做好准确检验工作和及时反馈检验数值外,加入深层次的服务,如对检测结果出现偏离控制值时,与操作者共同商讨操作改进方案,提高出机产品质量合格率。推广应用连续自动化检测仪表,为实时反映生产、环境情况,提供精细管理之需。
 
    (2)生产性服务业——增值服务现代化产业不仅要制造出产品,还要创造价值。价值来源于技术和服务,利用第三方服务环节的具有专业技术,以及有资质、有权威和能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和产品创新服务功能。强化“制造+服务”,实现企业产品增值、增效。把生产性服务叠加到企业中,作为方案咨询或直接参与生产服务体系,能给水泥产品创造出更高的使用价值,占领市场更有底气,更有效,以促进销售价格上涨,即量踩“刹车”,质需“加油”,政策来“指引”,服务来“助力”。
 
    2.增效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质量强国”。这些提法告诫我们在提质过程中,不能牺牲效益为代价。从企业层面来看,效益分水泥企业自身效益、服务行业效益和下游产业效益。
 
    2.1 水泥企业自身效益
 
    作为生产企业就要有效益,效益含义有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增效重点是通过提质、降耗、创建品牌效应、差异化效应、优质优价效应,实现质量溢价。而且使上下游产业、服务业也取得增值效应,共享提质带来利润收益。
 
    (1)经济效益 企业就要获取利润,否则没有经济补给,无法生存。我国在资源和人力“红利”降低,以及水泥熟料产品“供大于求”情况下,产品不创新,质量不提高,无差别化产品,售价和售量均上不去,利润下滑。用提质创品牌效应来提高企业利润,要注重专业人才和产品技
术含量要素的投入,实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达到以高质量满足用户新需求和“人无我有”的产品,增加卖点,占领市场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生产效益 在提质时采用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消耗(料耗、能耗和,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发展有后劲。
 
    (3)环境效益 水泥是四大基础工程材料之一,水泥工业是能源和资源依赖型产业。它所用的碳酸钙原料,在熟料煅烧阶段,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巨大。在产品提质时,考虑水泥企业对社会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用“少用熟料就是减排”观点来体现。一方面可通过提高水泥熟料质量,来减少用户制备砼时水泥(相当于减少熟料)用量;另一方面,通过使用高性能水泥,提高砼结构使用寿命,既减少砼结构的维修费用,又可减少重复建设,砼工程减少 ,意味着减少水泥熟料用量,也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社会环境效益。
 
    2.2 服务行业效益 从扩大服务项目领域而增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并使水泥企业增添活力,从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
 
    2.3 用户产业效益 水泥熟料提质后,不仅是水泥企业得益,而且用户方、服务方,均能从中获得“红利”。砼方用优质原料,生产高质能的水泥,从能生产不同砼品种,扩大砼生产应用范围,缓解砼产业过剩,还可从延长结构安全寿命和构建砼工程中减少水泥用量,从制备砼成本中获得经济效益;对水泥粉磨站而言,也能从提供高质和对路熟料中,多掺混合材料和生产特种水泥中获利。
 
    2.4 增效渠道
 
    因水泥制造业的过快发展,企业之间同质产品的价格之争,引发利润摊薄。通过企业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以及不达标的“僵尸企业”等管理手段,腾出空间外,现存生产企业还应从“产业链的延伸”或“产值链的延伸”来应对。前者向上下游产业扩展业务,如房地产、预拌砼等,能够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但对水泥企业的增值作用不明显;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能明显增加水泥的附加值。从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看出,在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中,由制造环节获得的附加值远低于产业链两端的所产生的附加值环节。因此,必须将部分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转移和配置比重,实现“创造价值”,身价倍增。
 
    3.创牌
 
    《中国企业报》集团吴昀国社长提到“企业要做大,靠得是规模和市场;企业要做强,靠得是创新和研发;企业要做快,靠得是金融和杠杆;企业要做久,做百年企业,需要文化和品牌”。任何企业都希望有效益、有利润、有市场,能持久发展,因而“创品牌”是企业走向持久旺盛之举。
 
    3.1 高质量是“创牌”的基础 “品”就是品质,是质量;“牌”就是商标,是口碑。品牌是由用户或消费者认同而形成,由需求侧掌握,我们从供给、需求两侧发力,才能使品牌发展成长。从中悟出要实现“产品”向“品牌”转变,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让用户(消费者)体验到品牌产品的内在质量价值,适用、认同、认可,成为忠诚用户,并愿为之付出品牌溢价。
 
    3.2 “创牌”是艰巨项目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生命线,“创牌”是企业产品经过市场竞争屹立在市场的条件。品牌是附着在产品和服务上,需要有一流的企业生产、一流的产品供给、才能有一流的品牌出现。“创牌”不仅需要时间,让用户认识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适用、是否优质。而为达到此目标,企业必须付出艰辛劳动和谋略,制造出精品。因而创牌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倾力打造的。企业生产“不偷工、不减料、不掺假”,用高质量思维、核心技术和工匠精神,培育制造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品牌产品。如生产特种水泥满足特种混凝土工程需要,需先从项目立项、进行研究、试制、性能检测、专家评审、制定标准程序。在科研阶段,需要经历多次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磨炼才能成功。只有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才能有资格投入市场,用于工程。
 
    3.3 品牌建设永远在路上 品牌建设过程,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抓起,到“创品牌”,随后要“维护品牌”(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品牌产品核心形象)和“提升品牌”(与时俱进改进产品,提升使用效果),才能在竞争中站稳和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在品牌建设中,不能是一劳永逸或一成不变,需要时间、个性化、持续性,不懈努力,把市场竞争压力,变成动力、推力。
 
    品牌需要具有质量符合、用户适用的基本要求。从符合性看,经济政策、规范和质量标准,随着时代前进和技术进步需要调整修正,产品品质要随之变动;从适用性看,随着用户生产工艺改进,使用范围扩大、品种增多和使用环境条件变化,加之不同用户要求水泥熟料产品质量和服
务项目,需求多样、复杂多变。一切表明用户需求不是静态的,而是应具有个性、时态性和动态性。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要有超前、引领思维,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如《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项目开展,就是超前部署。在品牌建设上,要“求新谋变”不止步,创新、再创新,出新招数、现新功能、展特色,与用户新需求合拍,体现了品牌建设永远在路上。
 
    3.4 创牌需协同 品牌意味着企业产品卓越。要成为具有“品质的厚度、历史的长度、覆盖的宽度和战略的高度”的企业产品,需要在生产产品中注入“核心技术的引领、工匠精神的培育、惊喜服务的参与、金融资金的注入、高质量标准的支撑和多元化领域团队精神介入”。在高质量时代,“质量铸品牌、品牌占市场、市场增效益、效益共分享”,汇集着创新、协调、绿色等发展理念,多领域、多元化发展才是致胜之道。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