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解读中国“十一五规划”

更新日期: 2006年02月11日 【字体:
    安德森(瑞士银行亚洲区研究主管) 辜树仁/译
 
    最近被热烈讨论的中国“十一五规划”,是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圣经》吗?它的参考价值在哪里?
 
  最近在媒体及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中国最新的5年经济计划,就是所谓的“第十一个五年经济规划”。这个计划将从今年开始付诸实行,因此许多人都把这个计划看成是今后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经济计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资料,只包含两项具体的数据:2000年~2010年,人均GDP要增加一倍,能源消耗量占GDP的比重要减少20%。其他的只是一些大方向的政策,包括农村改革、发展基础建设、改善环境、创新与改善分配所得。因此,目前的资料还不足以让我们对这个计划做一个完整的评估。
 
  政府逐渐减少干预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中国“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设定1996年~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5%~8%,但实际数字却低估了两个百分点。上一个五年经济计划(2001年~2005年),更是低估了3个百分点,并且也未能预计到能源、钢铁及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加。而实际的对外贸易年增长率,几乎是当初计划的两倍。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从过去15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计划公布之后,中国政府会随着当前经济状况的变化,对政策做弹性调整,而非紧抓既定的计划不放。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中宣布的“改革开放”,与1996年前总理朱基的“紧缩政策”,是中国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经济政策转变。而两次的改变,都没有依照当时所定的经济计划进行。
 
  第二,中国是一个国家所有的经济体,但经济发展并不完全由国家带动。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已是依照市场规则在营运。政府已经很少干预农业、轻工业及服务业,对大部分重工业也在逐渐放手。
 
  第三,就算政府在能源、原材料及基础建设上,仍扮演主导的角色,但扮演这个角色的并非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不然,中央政府就不会在2003年发现,实际的钢铁产能增长速度,比中央所记录的增速还要多出好几倍。钢铁业如此,汽车业、水泥业、建筑业等,也因为地方政府不受中央管控,而出现投资过多的现象。
 
  最后一点,则可以从各产业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看出来,就是“追求利润”。
 
  利润与市场将决定经济走向
 
  是利润,而不是中央的经济计划,使企业与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对利润丰厚产业的投资。不论资金从哪里来,它都会流向有利润的地方。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将太多的资金投入有利可图的部门。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政府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抑制地方投资“过热”的问题。
 
  最后的结论是,带动中国经济走向的是市场,而不是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不再受到“计划”的完全控制。这些“计划”已逐渐变成一种中期经济预测。
 
  那么,到底要怎么判断与估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呢?其实答案就是,睁大眼睛仔细注意利润的趋势、生产力的消长、收入的增长与价格的变动等。
 
  但这并不是说“十一五规划”不重要、可以忽略。它的确是反映中国政府长期政策思维的一份重要文件,同时也反映了已经在转变中的中国经济发展。
 
  只是,现今的中国5年经济规划,已经与美国、英国或其他欧洲国家政府所做的长期经济预测,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来源:台湾《天下》杂志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