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应对"产能过剩" 银行信贷收缩转向 房贷有望放宽

更新日期: 2006年02月11日 【字体:
     中国经营报 巫燕玲
 
    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内需将成为主基调。对拉动内需效果显著的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政策在调控的基础上有可能适度放宽。
 
    警惕过剩  2006年银根整体偏紧
 
    “2006年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产能最过剩的时期。”高辉清认为。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表示,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的严重障碍。
 
    这一轮产能过剩源于2003年开始的贷款高速增长,2003年下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速曾一度高达24%。贷款高增长导致过度投资,形成产能过剩,并导致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产生。从2005年开始,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全年贷款增速降至12.8%。
 
    对此,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2006年将继续通过审慎监管措施控制信贷,大力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由于过剩行业多达11个,覆盖范围较广,高辉清预计,今年银根仍将紧缩。
 
    经验不足  银行急需外部风险监控系统
 
    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依据总行指示,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但据了解,不少银行仍在对部分过剩行业持续放贷,比如电力行业。
 
    某国有商业银行人士表示,虽然银行内部都有行业风险评估指标,对发改委警示的过剩行业,商业银行也提高了预警意识,比如会随时监控其账户现金流状况,并加紧回收到期贷款。但是,对于这些过剩行业的实际风险,商业银行实际并不具备前瞻能力。
 
    不久前的一次研讨会上,有学者提议,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应专门建立一个信贷风险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对产能状况及其信贷风险的检测预警,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相关信息,以完善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使银行能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中退出,并转而进入其他行业。
 
    刺激内需  房地产信贷有望放宽
 
    去年以来,刺激内需一直是政府所积极倡导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都为它服务。高辉清认为,在信贷政策上,为扩大内需,今年将鼓励发展消费信贷,特别是消费信贷的重头——房地产信贷。而此前刘明康在2006年银行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完善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今年钢材、水泥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过剩,适当发展房地产市场可以消化一部分产能。”由此,高辉清判断,2006年房地产贷款有可能比去年放宽,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记者从多个商业银行房贷部了解到,商业银行总行下发的2006年房地产信贷任务额普遍提高。2005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幅不断下降,个人按揭贷款也相应减少。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人士表示,总行将从考核指标等方面,引导房贷业务在今年有较大增长。多位商业银行人士也表示,感觉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气氛比去年“宽松”,可以积极争取客户,特别是争夺那些“经过优胜劣汰后的大开发商”。为此,某些银行不惜放弃对开发贷款的封闭管理。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商业银行人士表示,今年的信贷投放将主要集中在中档住宅项目,对别墅等高档住宅项目将谨慎选择。
 
    对此,高辉清提醒:“目前房地产市场尚没有调整到位,整体上看,仍然会延续去年的调控政策,商业银行应关注其中的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