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发改委四战略打造工业强国

更新日期: 2006年02月22日 【字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鸣鸣
 
  “基本上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内容,不过看来落实要加快。”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专家王小广,这样评价“十一五”中国工业发展的四项战略内容。
 
  有关内容,于2月20日在中国政府网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名义发布。
 
  张国宝在题为《努力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变工业大国为工业强国需完成4项战略任务,即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原材料工业产业升级,提高轻纺工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等。
 
  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变
 
  “军用飞机你是进口不来的,必须自己制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十一五”规划的工业战略发展内容时说。
 
  按照“十一五”战略发展任务的设想,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轻纺工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十一五”工业发展战略任务,船舶、汽车工业,以及部分重大的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强化。张国宝在文章中指出,“要强化船舶自主研发和船用装备的配套能力,加快研发高技术、高附加值新型船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引导其他地区的造船企业合理布局。”
 
  采用“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一些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将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这显然完全有别于过去几十年内,通过所谓的市场换技术,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业的提法。
 
  一位汽车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合资几十年,现在不仅仅是核心技术没有引进过来,甚至组装都成了问题。而大型船舶、飞机等,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其实是引进不来的。“十一五”期间重新启动“大飞机”研制,从政策等方面扶持汽车等自主品牌,显然是方向的改变。
 
  从今年3月开始,有关小排量汽车在各地上路的限制将中止。包括奇瑞、长安、吉利、夏利等品牌的小排量汽车,销量正在向上升。其中奇瑞今年头2个月销售突破2万辆。
 
  “十一五”时期工业的另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是提高轻纺工业国际竞争力。作为第3项战略任务,轻纺工业要“积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品牌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规范企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所专家曹建海指出,单独将纺织工业作为一个战略任务,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纺织工业没有自身品牌,污染严重,同时,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还比较严峻。
 
  新的工业战略规划也从区域的角度进行了说明。东北地区将建设重大装备、精品钢材等大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要建设有色金属、钾磷肥等特色资源加工基地;东部地区要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中部要建设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装备工业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中国区域经济专家陈栋生指出,发改委对于各个区域的工业战略安排是“点到为止”,接下来是各个地区要发挥自己的“自发性”自主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专家指出,有关“十一五”工业发展战略任务,目标是指向“十一五”各项内容,包括两个定量指标。
 
  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其两个定量指标,一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而工业是实施完成“十一五”规划建议指标的一个重要部分。张国宝指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议)这两项任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工业是推进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也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在加快工业发展过程中,应为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做出重要贡献。”
 
  张国宝强调,“原材料工业要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降低消耗,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1个具体工业行业的“十一五”发展定位,得以明确。张国宝在文章中指出要优化发展冶金工业,调整化学工业布局,建材工业健康发展。要以节能、节地、节水、节约矿产资源、环保和提高产品标准为重点,加快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所专家曹建海指出,钢铁、建材等行业目前比较粗放,由于技术含量低,导致耗能严重成为问题,对于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十一五”期间就是要力克这些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