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水泥行业结构将加速调整

更新日期: 2006年04月18日 【字体: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夏金彪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
  
在《意见》中提出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调整目标。到2010年,水泥预期产量12.5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6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左右。水泥产量前10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吨熟料热耗由130kg下降到110kg标准煤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达40%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5%。粉尘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渣(含粉煤灰、高炉矿渣等)年利用量2.5亿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
 
《意见》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这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精神,结合当前水泥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订的,也将是“十一五”期间,指导我国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洪亮分析指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2006年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将向纵深发展,并推动整个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
 
  一方面,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兼并,以求进一步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中国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中国水泥企业兼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意见》还阐明了要从加强总量控制、实施分类指导,制定和完善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水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水泥矿山资源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着手,贯彻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各项措施,确保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水泥行业有望走出低谷
 
  2005年的许多水泥企业惨淡经营,全年水泥行业累计生产总量10.64亿吨,经营规模同比增加近10%,而经营业绩却下降50%,全国水泥生产企业5148家,亏损企业数为2241家,亏损面为43.53%。
 
  目前,全行业处于新型干法产能增长迅猛、落后生产工艺未能及时淘汰的收缩调整期,产能集中释放,新增产能难以消化。水泥行业一旦进入收缩期,过剩产能消化的时间将相应加长。企业为维持市场占有率,纷纷竞相压价,整个市场陷入价格混战。
 
  洪亮指出,水泥虽然受宏观调控影响正处于阶段性周期底部,但随着供求关系的逐渐改善及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国家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水泥行业有望于2006年逐步走出低谷。
 
  据了解,看好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契机,外资选择在整个行业的收缩期,以最低的成本进入国内市场,完成其战略布局。
 
  有分析预测,中国GDP预计还将有10年8-10%的高增长,作为基础设施基建原材料之一的水泥行业,将受惠于GDP的增长而实现行业整体增长。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平均每年降耗约4%左右,在煤、电价格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水泥行业年节约成本将有46亿元。虽然,企业要做到这点,需要增加一定技术投入,环保成本也会相应提高。洪亮认为,尽管如此,由于前几年水泥行业赢利水平的基数较低,从2006年开始,水泥行业的赢利水平仍有望逐年提高。
 
来源:金融界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