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值此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开展的“建材业转变发展方式”大讨论之际,由中国建材杂志社、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共同组织召开的“建材业转变发展方式暨‘金隅转型模式’媒体访谈会”在环球贸易中心举行。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副会长张东壮,金隅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总经理姜德义、党委副书记吴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首都建设报、京华时报、北京商报、中国建材新闻网、中国水泥网、数字水泥网等32家媒体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主持。
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虞建华介绍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媒企联合调研采访“金隅转型模式”的情况。目前,兴利除弊是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课题,而金隅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与城市功能接轨,成为了“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去年,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而早在8年前金隅就已经开始自觉实施这一战略,金隅在河北、天津的企业不仅是环保型企业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城市名片。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考察河北金隅企业时表示,河北最欢迎像金隅这样负责任的企业,希望金隅进一步加大在河北的投资力度。
会上,媒体记者就行业转型,特别是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发展趋势、金隅的转型发展对行业的引领作用等话题与在座领导进行了互动交流。
新华社记者采访乔龙德:“您在金隅北京水泥厂和大厂金隅现代工业园调研考察时,曾结合金隅的实践提出了建材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些方向性问题,金隅的转型实践对建材业转变发展方式有哪些示范作用?”
乔龙德首先肯定这次访谈会抓住的时机好、选题切入点好、组织形式好,并对金隅在转型发展方面的示范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一是金隅在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的悟性高,行动早。金隅提出的“不比体重比健康”理念在建材行业中具有指导意义,是对发展质量和水平的精准定位。如北水在建设时就是最先进的,但这些年来他们并不满足现状,在管理、排放、处置危险废弃物等方面仍然不断地超越自我,是金隅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二是金隅做事具有前瞻性、步子务实。如建金隅大厂工业园,不仅理念先进、行动快,而且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生产,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成本和公共管理费用,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模式。三是在存量资产的利用和开发上,顶层设计好,资产结构调整很理想、很有效,转型的路子科学合理,操作过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地创新,形成今天的金隅模式,在行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如何理解建材业作为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乔龙德认为“紧迫性”有三点,一是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建材行业主要是矿业加窑业,吃资源,耗能源,种类多,规模大。在建材4000-5000种产品中,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达到60%,加之传统产能过剩,不调整则不能持久。二是投入产出的价值低,新型产业兴旺的紧迫性。过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满足需求上了,新型产业既环保、节能又效率高,传统建材业的薄弱环节日益显现。三是转型的紧迫性。传统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如果新的需求跟不上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传统产业只能转型,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未来的新型材料必须是绿色、舒适、低碳、多功能合一,并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巨大实惠的材料。
乔龙德在回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出的关于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路径、实现的目标时表示,总的战略是到2030年中国的建材工业要通过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世界的建材工业发展。中国建材工业产品占世界的60%,是世界第一,要担起引领世界建材行业发展的重任;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两翼齐飞,即传统材料达到50%,新兴产业达到50%,然而,目前节能的、低碳的、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的新兴产业仅是10%-15%,任务很艰巨。这就要集中精力一仗一仗地打下来,主要矛盾要一个一个地突破,只有全行业都动起来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人民网记者采访蒋卫平:“媒体多次报道金隅是 ‘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这是如何体现的?”蒋卫平以金隅的四大板块进行了说明:一是金隅在京的水泥企业在保证快速发展和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水泥窑炉的自身优势,承担起处置城市垃圾、危险废弃物的职能,水泥窑炉可以使二噁英等充分分解,不产生二次污染。在新型建材板块,如金隅天坛家具是全国所有家具企业中唯一一家国有企业,为APEC会议量身定做了雁栖湖主会场、国际会都及水立方晚宴餐饮家具大气、美观、儒雅、绿色,再次展现了国企责任。金隅房地产是北京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商,去年,金隅房地产销售面积位列北京第一,但销售额却是第二,就是把更多的实惠让给消费者。蒋卫平强调,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金隅带头走出去,率先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蒋卫平指出,今年是金隅成立60周年,我们要好好的加以总结。回顾这60年的发展,金隅一直在不断转型升级,为老百姓谋福祉。1955年北京的十大建筑,都凝聚着金隅人的智慧和汗水。金隅作为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继续做优、做强、做大,“做优”就是做“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做强”就是要把经济实力发展得更好,“做大”就是要不断扩大规模,我们不仅要走向全国,还要走向世界,向世界500强迈进。
在回答《北京日报》记者“金隅将如何完成新下达的压缩水泥产能目标”的问题时,蒋卫平表示,在北京作水泥企业只能走环保绿色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的功能。同时,金隅在京企业要做好自身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制造业的升级来消纳水泥减产,同时利用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房地产业继续走出去向京外输出技术、管理等资源,四个板块之间此消彼长,达到结构平衡发展。
《中国证券报》、《人民日报》记者就金隅水泥企业处置废弃物情况及其转型终极目标采访了姜德义。姜德义说,金隅超前谋划,不仅要求水泥企业自身要清洁生产,生产优质产品,还要发挥水泥窑炉优势,承担起环境治理的责任。金隅水泥企业处置废弃物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化”原则,“无害化”、“减量化”是发挥水泥窑在处置温度、危害物停留时间长、处置彻底方面的特有优势,而“资源化”需要金隅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目前北京市的危废处置中心就建在金隅生态岛公司,已能够完全彻底地处置43类危险废弃物。姜德义强调,金隅不仅要把水泥企业转型升级,其他企业也要转型升级,在为北京城市环境总量控制好的同时,将调整出的土地积极拓展为社区养老地产,为社会多做贡献。
访谈结束时,蒋卫平热情地邀请各位记者多到金隅的企业现场参观,亲眼见证金隅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并希望媒体为金隅及建材行业转型发展传播最大的正能量。乔龙德希望媒体写出突破性的报道,用媒体的影响力为建材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共同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