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本质 与行业协会功能的发挥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1日

 
    随着国内水泥行业产能日益严重过剩,水泥投资寻找新的出路已是必然。近几年,国内部分水泥企业已经尝试在国外投资水泥项目,尤其是政府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的水泥产品是这些国家未来经济建设必不可少基础材料,这为中国水泥“走出去”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国水泥“走出去”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中国水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培育中国的水泥跨国公司。同样,行业协会也要“走出去”,要增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
 
    “走出去”就是转变投资方向,对化解国内水泥产能过剩来说,只是缓解投资压力,并未改变现有国内产能过剩实况。
 
    “走出去”,企业是投资主体,协会要服务延伸。从战略、市场、合作、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中国水泥“走出去”,可能有助于我们规避投资风险,取得“走出去”的成功。
 
    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总量及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高潮即将到来。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水泥行业突显出一批竞争实力雄厚的水泥大企业。单从产能规模来说,前10家中国水泥大企业在国际同行中都能排上名次,但按《跨国公司行动守则》标准,我们能够达到跨国公司标准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几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泥跨国公司,这是我们中国水泥“走出去”的本质。行业协会必须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协会建立业务联系,了解沿线国家水泥市场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政府部门应鼓励行业协会与国外同行之间加强国际交流活动。
 
    市场:在中国,用投资建新线来扩张企业产能规模的空间已经不存在。寻求新的市场空间,扩大企业产能规模,持续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是大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但国际水泥市场留给中国水泥企业的空间并不多,有投资价值的国家,大的国际水泥公司早已涉足。因此,中国水泥“走出去”首当遇到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寻找和定位,而较好的市场多数都将面临强大对手的竞争和固有市场的划分。在这种情况下,能“走出去”的中国水泥企业是要有实力、有勇气的。行业协会可以主动配合企业做好海外投资市场的调研工作,不断积累各国水泥市场的基本数据,并逐步做到能够对海外投资市场的风险评估。
 
    除了寻找、定位市场之外,国外大企业在重组时,为避免垄断审查,会出售一部分资产。这部分资产一般都拥有成熟的市场、客户和业务链。中国企业如能抓住这种机会,拿到已经“做熟的饭”,不但能顺利进入当地市场,还能全盘接收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管理团队,并能以当地成熟的运营经验和管理团队“反哺”培养自己的业务模式和人才团队。
 
    合作:从近期中国南北车公司重组得到的启示,中国水泥“走出去”还要做到有序竞争、合作共赢。有序竞争就是要尊重市场游戏规则。一个市场,几家中国企业扎堆都去投资,投产后的产品难免不出现竞相压价,损害了投资利益,也将中国的产能过剩真的“转移”到国外去了。在国外投资,必要的市场规避与合作制度,政府还是应该管的。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委托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来减少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如果能将政府已经实行的《对外投资项目核准改备案制》,再加上《行业协会海外项目市场风险评估制度》,形成“政府放手,协会自律”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这将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有序竞争与合作共赢。
 
    技术:中国水泥产量98%是由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的,其能效、环境指标也是世界先进水平。将中国水泥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通过对外投资带到国外去,这既是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对被投资国的工业提升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先进技术的传播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如果打着“转移产能”的旗号,将国内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转移”到国外,不但对当地环境、资源造成伤害,还会阻碍新型干法产能进入当地市场。另外,先进技术和装备还是要靠人来掌握和操作,因此,“走出去”的企业,国际化人才最重要,管理海外企业和培训当地员工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配合企业“走出去”,中国水泥协会已在积极组织国内水泥节能减排新技术目录,将适合对外推广的水泥新技术向有意合作的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和推广。
 
    文化:企业对市场的持续占有,不仅仅是投资和人才的输出,更要看企业文化在异国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传播能力。文化传播的内涵应包含适应和影响两个内容。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企业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过程,投资是否成功还要看文化的适应和融合能力。不论是建新线还是并购,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融合的“度”是很难掌握的,它决定了最终投资的成功率。有关数据统计也显示,在失败的并购重组案件中,超过70%的企业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因此,企业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兼容是投资成功的最大风险,这是许多跨国公司长期困惑的难题。去年,中国水泥协会和全总中国机冶建材工会联合召开了“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研讨会”,希望更多的水泥企业能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共同研讨中国水泥企业文化的内涵,丰富和提升我们的企业文化,这对企业“走出去”是大有益处的。
 
    未来,国内水泥生产线至少要关闭一半,虽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去产能”结果。如果国内经济一旦出现“泡沫”,“走出去”的水泥企业抗风险能力就一定最强。行业协会与企业发展同步,与行业兴衰同在,其服务功能的强弱,不仅影响行业的发展,也决定了自身未来的生存。
 
    中国水泥服务商在国际水泥工程业务上,从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培训诸多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部分大水泥集团也已经涉足国外水泥投资业务;中国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的国家支撑力、影响力,为我们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共同发展的理念下,为水泥项目投资带来了诸多商机。万事俱备,就看中国水泥人的勇气、智慧、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