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两会”改革新主题:布局三大投资主线

来源: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9日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历来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事件,今年也不例外。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健康、民生消费等涉及“两会”热点的主题受到了资金的高度关注,相关行业和个股在二级市场上也有明显阶段性表现。
  供给侧改革推动传统周期性行业快速修复
  供给侧改革一词最先火起来是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概念,随后高层在九天内四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这预示着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线之一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看点在于去产能。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升有效供给的最便捷方式即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有效供给。从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布局来看,多集中于基础工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而在工信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也是一直被提及的。从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散小乱弱”、产业集中度较低和产能利用率低的现实。以钢铁、煤炭、水泥行业为例,三者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66.99%、68%和67%,仅前两者过剩产能就分别高达4亿吨和4.2亿吨。在行业毛利率低下的现实中,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高达95%、钢铁行业达50.5%,而水泥行业也达到了33%。而对如此残酷现实,实施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改善产能过剩行业的基本面,优化行业格局,这种措施也恰恰为相关周期性行业带来大量并购重组机会。
  从近期国家相关政策来看,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受到了高度重视。今年2月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一方面严禁新增产能,另一方面也提出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意见表明,在化解过剩产能中,要引导企业主动退出。兼并重组为主动退出的方式之一,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省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
  记者观察发现,近期二级市场对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预期有明显地反映,如沙钢股份、首钢股份、华菱钢铁等个股近期在二级市场中走势均表现不俗。业内人士认为,从并购重组角度来看,钢铁企业中存在“大吃小”概率高,某个区域是龙头而行业内实力并不突出的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重组对象的可能性更高。从转型角度分析,大股东实力比较雄厚、外部资源比较丰富的钢铁公司,更可能会通过置换或者出售资产来实现转型。如近日停牌的韶钢松山就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初步意向为出售公司全部钢铁业务资产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非钢铁业务资产,这意味着韶钢松山将变为非钢企业。对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而言,目前有几类钢铁股可值得关注:一是类似于韶钢松山可能重组的钢企,如八一钢铁连续亏损可能戴帽、大股东同为宝钢;二是民营钢企中的南钢股份、沙钢股份等,其中,南钢股份为业务范围丰富、擅长资本运作的复星系企业;三是规模较小的区域龙头,如酒钢宏兴、华菱钢铁等。
  与钢铁行业类似,煤炭行业也是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主体分散,小煤矿过多、上下游融合度弱、利用度低等问题,在行业整体亏损达95%的大背景下,实施供给侧改革有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业内人士认为,地方龙头煤企有望最大程度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原因就在于,供给侧改革不仅有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也使得地方龙头煤企竞争压力减轻,优势更加凸显。同时,地方政府还通常会更重视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在员工安置、淘汰产能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对于煤炭行业,从政策上可以看到管理层在调研煤企时提出了相应改革部分方案,这体现出政府对改善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决心。考虑到上市煤企大股东性质大多隶属于国有资产,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应是其未来发展大方向。因此,对于相关大型上市国有煤企,投资者可关注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露天煤业、阳泉煤业、潞安环能、陕西煤业、安源煤业、盘江股份、开滦股份等具有混合所有制改革题材的公司,其改革动作及力度大小决定其估值修复情况。
  对于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机构研究人士认为,真正要想看到水泥行业景气的趋势恢复,不仅需要去产能,还需要需求的企稳复苏。因此对于供给侧改革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应分成两阶段:阶段一是,去产能前期的博弈性机会,满足低持仓和低估值时是比较好的介入机会且不建议恋战;阶段二是,需要去产能实质性进行且需求底部企稳,此时带来盈利提升与估值修复的趋势机会。当然,在当下,水泥行业基本面仍较弱,行业还处于淡季价格下行,但随着国家正在酝酿重拳治理产能过剩问题,利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则水泥行业或将加快兼并重组力度,由此可关注冀东水泥、金隅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等公司整合机会。
  国企改革全面提速再站风口浪尖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正式拉开国企改革的序幕以来,地方国企和央企改革步伐明显加速,而央企整合更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其实,早在2014年7月,国资委就宣布在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开展“四项改革”试点,中粮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六家央企也被列为首批试点,而这些集团公司所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均获得了市场资金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18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旗下的天坛生物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但公司并未告知什么原因。而就在2月17日,同属中国医药集团的国药股份也宣布停牌。对于中国医药集团旗下两家公司再度停牌,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国药系的改革整合正在进一步提速。
  今年地方“两会”已经结束,在各地方“两会”议题内容上,“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分类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内容被多次提及,而这也使得国企改革的话题在近期再度升温。甚至有消息称,央企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名单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正因多方因素影响,国企改革也由此成为券商眼中猴年最有上涨潜力的主题之一。对于国企改革主题,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认为,投资者可从以下三条主线参与其中。主线一,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6家央企包括中粮集团、中国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新兴际华集团,旗下中港两地上市公司共34家。这批央企的试点方案酝酿已久,应该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主线二,有整合预期的央企。在112家央企中,业务在竞争性领域且业务相互有重叠、容易引发市场合并重组预期来进行合并的央企,包括建筑工程、有色及冶金、航运、军工、电信及旅游等消费服务领域。除上述已经有进展的航运央企外,其他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冶、中国铝业、五矿发展、武钢股份、中国国旅、中航科工等;主线三,推进相对较快的地方国企,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地是国企改革进展相对较快的区域,其中有国资证券化、整合重组预期的个股将是关注重点。
  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
  民生类主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每年的“两会”议案中,其一直都是重点议题,今年预计也不例外。在民生主题中,大健康概念尤其值得关注,自“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来,近几年大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今年2 月14日国常会上,国家又提出了要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政策要求。
  其实,近年来关于医疗健康产业政策利好就一直不断。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发布并正式实施。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与“健康中国”相关的医药生物产业政策还将持续落地,行业也由此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来看,目前中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到5%,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占比相比,差距仍较大。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健康产业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