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2018年水泥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创新实践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6日


孔祥忠:2018年水泥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创新实践

――于2018年5月29日在中泰证券策略会上的讲话

2018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总体效益肯定不错,但是错峰限产只是驱动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大幅提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整个水泥行业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无增量的背景下,仅凭错峰限产不一定利润大幅提升。前三年(2015、2016、2017年)每年上半年都执行错峰限产政策,也没有出现像今年这样利润大幅提升的情形。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效益大幅提升的真正成因应该是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创新驱动三者的耦合效应。

一、水泥行业政策总体长期利好

1、遏制新增产能已成共识:不论是政府、企业、协会组织对遏制新增产能已形成共识,尤其是地方政府执行产业政策的力度明显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公约使新增产能行为更为收敛。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水泥去产能是长期任务、重点是压减严重过剩的熟料产能;个别企业仍在千方百计上项目的现象,引起行业人士对新增产能的担心。

2、产能置换政策的利与弊: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产能置换政策,主要是为了“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引导产能有序退出”。工信部的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也提出按照“有效压减水泥熟料过剩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联合重组,优化结构布局”的原则进行严控。政策对已建成投产水泥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完备合规权证手续是好事,但政策有漏洞需修改、分业施策不到位、监督合力有缺失。

3、停止生产32.5水泥:停止生产有两种做法:一是修订标准取消32.5,二是行政强制要求停止生产。这两种在解决法律法规方面有难度,进展慢。我个人认为,在修订标准和推行停止生产过程中,先行取消部分水泥企业生产、经营32.5水泥资质更现实。利用产品质量法和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经营32.5水泥的企业进行质量普查认定,凡质量监管不达标的企业、产品市场抽查合格率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更换生产许可证,并注明停止生产经营32.5水泥。

4、错峰生产成绩斐然:连续四年的水泥错峰生产,从北方推行到全国,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的好政策,利国利民利企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政策。水泥行业通过错峰生产有效化解了产能严重过剩,为行业效益回升创造了条件。错峰生产可以说是政府通过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产业政策的成功范例。错峰生产政策还需强化执行力度。

5、环保督察和矿山监管:这是水泥行业现在和今后长期的大利好。习总书记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论断,不仅是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思想基础,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错峰生产+环保督察+矿山监管是水泥行业的长期利好政策。

二、市场环境成熟度越来越高

1、行业自律公约反对低价竞争:水泥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长期低价恶意竞争,市场良莠不分,让大小企业吃够了苦头。虽然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但少有政府去执法监管。好在有明智的大企业领导和主动作为的行业协会,C12+3峰会树起行业自律公约的大旗,传播从“量本位”转向“质本位”的先进经营理念,低价恶意竞争已成行业的“老鼠”。

2、区域市场协调组织发挥作用:中国水泥协会与31个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有着密切的业务合作。尤其是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晋冀鲁豫协调组织、泛东北协调组织、泛华北协调组织、华东市场协调组织、泛珠三角地区协调组织、长江中下游协调组织、西北地区协调组织、西南地区协调组织,泛渤海地区协调组织(C5)等在维护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推进错峰限产、监督政策落实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市场服务和监督职能。

3、大企业领导人的担当意识,大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尤其以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水泥、金隅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等一批大企业集团领导人为代表,他们对行业发展的担当意识,以及前50强大型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为中国水泥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注入了灵魂,发挥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4、行业协会的引领协调服务作用:行业协会通过政策咨询、市场协调、舆论监督、交流合作,利用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行业去产能领导小组、全国水泥协会负责人联席会议,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专业分支机构逐年深度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水泥行业的全国协会组织联动机制日臻完善。

5、上市公司和大企业效益稳增长:企业利润和行业效益是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外上市的近30家水泥公司,近年来整体业绩表现不俗,尤以海螺水泥为主的一批水泥上市公司一直受到证券基金业的追捧。中国水泥协会与上百家国内外证券基金投资和咨询机构都有着良好的合作沟通。我们预测,2018年的行业效益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行业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增强

1、行业文化创新:成熟的市场是先进行业文化的载体。水泥行业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就是“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这不仅是行业的口号,更是每个企业的行动。将每个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个行业的合力,通过行业效益的最大化带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致力于的就是行业文化创新活动。

2、科学技术创新:水泥作为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又同时消纳大量工业废渣的传统制造业,围绕绿色工厂建设,节能技术、环保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智能化技术一直是企业的追求。从当年引进技术到今天中国水泥行业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不论是在国外承接的水泥工程项目,还是一带一路境外水泥项目投资,中国水泥的品牌和竞争力也是一流的。今后,中国水泥要在技术的原始创新上有所突破,真正引导世界水泥技术发展。

3、功能和产品创新:水泥回转窑系统的高温和还原气氛特点,是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危废的最优设施。水泥窑系统功能拓展能很好地服务于城镇化发展,环境更安全、社会处置成本更低。目前已有近百条水泥窑生产线开展了协同处置项目,水泥窑协调处置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未来市场空间很大。水泥产业链延伸包含了上游的骨料加工和下游的混凝土、水泥预制件和装配式建筑。

4、市场化机制创新:目前水泥行业的市场化机制创新主要在于,去产能的区域市场经济平台创新试点,行业自律的协调组织机制运行的创新。在长期的去产能过程中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今年至少在西部、东北、华北、华东建立带有股份投资性质的区域市场经济平台公司10个,并加快探索运行经验;行业自律不再是单个省份内的自律,最主要的是跨省份、多区域市场之间的自律协调,跨区域的市场协调组织保障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稳定了市场价格。

政策利好、市场成熟、创新增强是水泥行业效益长期向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其次是有着责任担当意识的一批大企业领导人,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会使行业的凝聚力增强,金融系统和社会媒体的正能量支持和渲染,会共同助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子走的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