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深走实"一带一路"2018海螺海外发展回眸

来源: 来源: 海螺集团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2日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海螺集团自2011年踏上海外发展征程,走深走实每一步,快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布局和项目发展。

 

 

2018年,在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布局和“一强三冠”目标的引领下,海螺集团海外发展取得新进展,马德望、北苏等4个海外项目投产运营,新增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等4个投资国别,国际化版图进一步扩大

 

 

 

 

 

  先进产能“走出去”再结硕果  

 

 

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海螺集团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结合前期大量考察、洽谈的成果,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水泥等建材产品的情况,输出先进产能获得国际市场,将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应用于项目,受到了投资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欢迎。

2018年3月18日,马德望海螺项目一期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正式点火。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在投产仪式上说:马德望海螺的建成投产为柬埔寨国家建设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利益。我们鼓励像海螺这样的水泥企业加大在柬埔寨的投资,建设更多的水泥厂。2018年12月第一车水泥顺利进入泰国市场。

马德望海螺的投产运营,充分满足了柬埔寨本地市场需求,并且为柬埔寨国产品出口增收创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海螺在印尼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蓝图已初具雏形,战略布局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印尼南加海螺作为集团海外发展的第一站,深耕当地市场多年,取得了优异成绩。2018年10月12日,北苏海螺项目一期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这是海螺在印尼建设的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参观过北苏海螺现场的客户都对壮观的生产线、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完善的物流系统赞不绝口。

  2018年12月15日,位于赤道边的西加海螺也传来捷报——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中转库项目正式投产运行,首批水泥顺利出厂,这是集团在海外的第一个水泥中转库项目。

  海螺的“走出去”不是盲目地“随大流”,而是在前期充分调研和规划的基础上,向急需产能的国家输出先进产能,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世界传播中国建材企业的良好声誉。

 

 

  在“一带一路”播种绿色  

 

 

2018年底,一篇微信图文在海螺员工的朋友圈中刷屏,这是北苏海螺李敬的摄影作品,照片中碧空如洗的蓝天、绿意盎然的厂区以及海螺标志性的红顶建筑,令人赏心悦目。

海螺注重长期效应,将国内绿色生产经营理念和经验带到国外,坚持生产设备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利用新技术降能耗、减排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了一个个绿色工厂。

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急先锋。2018年海螺集团在马德望海螺规划设计了首条生物质燃料系统,于11月8日正式投用。项目利用柬埔寨国水稻规模种植的优势,以稻壳替代煤炭燃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作为国内化学建材的龙头企业,海螺型材不断加快系统门窗、生态家居、建筑模板、石塑地板等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理念带去了海外。

2018年9月,缅甸海螺(曼德勒)绿色建材有限公司首期5万平米门窗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海螺型材首个海外门窗项目正式投运,推进了海螺节能环保和新兴产业在缅甸的投资,也促进了缅甸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月,海螺建材有限公司在泰国正式注册成立。

 

 

  用行动回馈社会  

 

 

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海螺不忘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参与慈善事业和文化教育建设,树立了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

老挝琅勃拉邦海螺建厂之前,附近的村庄道路崎岖、通行不便,雨季更是寸步难行。建厂后,公司定期对道路进行修整和开拓,极大地便捷了村民进出,出行效率的提高又带动了村庄收入的增长。

2018年7月23日,老挝南部一在建水电站大坝发生溃坝,导致附近6个村庄被淹没,琅勃拉邦海螺第一时间与老挝地方政府、中国驻琅勃拉邦省领事馆对接,了解受灾情况、援助途径等信息,组织员工捐款献爱心。琅勃拉邦海螺坚持以切实的行动融入当地社会,得到了当地政府、民众的大力支持,很多居住在公司周边的年轻人都期望能进入海螺这样现代化的企业工作,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能,改变自身命运。

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海螺集团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积极参加当地斋月活动,向小学、教堂、周边社区捐赠物资用品,融洽地企关系。

“我是当地的一个农民,现在我是制造分厂维修工段烧成区域技术员,有一天我们知道海螺计划在我们村附近建立工厂,社区的人们非常欢迎,因为这将为当地居民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有利于他们的生活福利,当然也包括我。”南加海螺的一位印尼籍员工说。

南加海螺连续多年被当地评为“纳税大户”,公司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上千人次,在当地教育方面也给予了很大支持。2018年,南加海螺与大巴隆县政府部门沟通策划,设立了“南加海螺奖学金和工业教育基地”,资助困难青年。大巴隆县长说,南加海螺为贫困学子雪中送炭,为大巴隆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尽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希望南加海螺一如既往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大巴隆。

 

  打造“人才本土化”团队  

 

 

“建立科学的海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本土化步伐,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队伍。”这是集团公司领导明确提出的要求。

海螺将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派驻海外项目,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外籍员工的业务技能,促进中外籍员工的彼此了解和交流,增强海外项目团队力量,将海螺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成功植入到海外公司。

“在中国籍师傅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从一个新人逐渐成长为可以独立工作,甚至可以带领新员工作业的老员工。”“当初毕业选择海螺是正确的,在这里学习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这四年我一直在成长”。这些是印尼籍员工在海螺集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中写下的话。

为持续推进人才本土化培养,南加海螺至今已开展了三期双语培训班,帮助中印两籍员工掌握基本日常用语,以语言为纽带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印尼籍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快推进南加海螺管理本土化。

2018年5月8日,缅甸海螺与孔子课堂合办的缅甸海螺职工大学正式揭牌,首期汉语培训班开班。目前公司已完成一期二期培训,培养了81名汉语等级二级水平的缅籍员工,大大减弱了沟通不畅带来的工作不便及培训障碍。

2018年8月,南加海螺启动了“丝路计划”人才培养工程,参与其中的都是毕业不久的印尼籍中国留学生。公司通过课堂授课、现场参观、野外健行、学习分享等方式帮助他们转变角色、融入公司,这项计划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强有力的骨干力量。

柬埔寨马德望海螺不断健全完善后备人才培训培养管理体系,在柬籍员工中精心选拔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与国内高校、柬埔寨高校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事宜,多渠道为公司本地化用工储备专业人才。

印尼西加海螺积极参加当地校企联谊等互动活动,发掘本地人才资源,将学员送到其他兄弟单位学习培训,并在实践工作中学习设备运行管理和市场拓展基本知识,打造了一支朝气蓬勃、技能娴熟的本地化海螺员工队伍。项目投产时,公司员工的本土化率已超过80%。

外籍员工的成长,已经和海螺的发展连在一起,他们正在海螺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瞻远瞩的视野、深谋远虑的规划、与时俱进的理念、脚踏实地的作风,伴随着海螺在海外发展的每一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海螺不仅大大增强了自身实力,也将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力量。

2018的成绩属于过去,继续奋斗才能赢得未来。在新的起点,海螺集团将继续着眼“双一”目标,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推动海外发展,续写海螺辉煌,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