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虎:中联水泥河南区投4亿提标改造,所有企业达到超低排放

来源: 来源: 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近年来,大型央企中国建材集团的核心企业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率先垂范,勇闯绿色发展之路,在豫的16家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迈出了“绿色制造”坚实的一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谱写了“灰色”水泥生产向“绿色”突围的传奇篇章,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起到了龙头引领作用。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联合水泥河南区总裁刘宗虎,解码绿色发展如何带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对于传统工业企业来说,绿色化改造意味着什么?
 
    刘宗虎:对传统水泥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长期亏损,环保欠账较多,管理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粗暴”,绿色化改造意味着投入和管理成本大幅增加。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缔“散乱污”企业,出清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给管理基础好、专业化水平高、社会责任强的优势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联水泥河南区在一年多的时间,投入近4亿元提标改造,所有企业达到超低排放。同时,加大在绿色矿山、森林工厂、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投入,提出了中联水泥三年蓝天行动计划,企业整体面貌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虽然投入和管理难度增加了,但由于管理更加规范、精细,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在矿山开采中,以前有近30%的剥离物成了废弃物,现在100%利用;采用新型燃烧器和轻量模块砖技术,吨煤耗降至95公斤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近20公斤;由于超低排放、无组织排放治理,污染物排放水平也仅有以前的20%;工厂环境好了,变美了,变成了大花园、小森林,员工平时穿着西装、拿着鼠标就可以从事生产了,也吸引了周边居民到厂里参观,企业与周边社区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记者:有人认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已到尽头了。传统产业能做好吗?对于水泥等建材的发展未来,您怎么看?
 
    刘宗虎: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给外界留下了无序竞争、盈利低、形象差的印象。但是,“没有过时的行业,只有过时的企业”,传统行业也有好企业。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看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传统产业做强做优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中国建材集团也是从事传统行业的,现年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实现合理利润同时,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七项国企改革试点,在组织精健、管理精细、经营精益方面取得很多管理成果;在创新发展方面,集团的高端碳纤维、超薄电子玻璃、铜铟镓硒光伏模组、碲化镉发电玻璃、锂电池隔膜、氮化硅工业陶瓷、0.12毫米超薄触控电子玻璃等新材料制造有很多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全国大奖。集团在新型建材、加能源5.0装配式房屋、现代智慧农业等领域绿色转型发展迅速,正向专业化的“国家材料公司”嬗变。
 
    记者:介绍下中国联合水泥今后加快转型升级及绿色发展的打算和计划。
 
    刘宗虎:作为负责任、敢担当的央企,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也必须高标准践行绿色发展的路子。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围绕“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部品化”四化来推进转型升级。
 
    “绿色化”就是打造绿色矿山、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矿山修复和土地整理工程,为“森林河南”作贡献;加大新技术应用,减少煤炭使用,对污染排放进一步深度治理。
 
    “智能化”就是建设智能生产平台、运行维护平台、智慧管理平台等,做到全流程无人值守,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安全保障,做到“稳产助优产、优产促节能、节能优环保”。
 
    “循环化”就是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做生态环境的净化者。利用水泥窑高温、高碱环境的独特有利条件,发挥“一窑多用”功能,主动处置工业固废、城市垃圾、污泥、污染土等。
 
    “部品化”就是统一规划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实现全产业链无缝对接,做到资源科学利用、物流成本最低,污染物排放最低,工业固废物零排放。
 
    我们对在河南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有充分信心的,因为我们有超前的规划能力、充足的技术储备、全产业链产品资源、覆盖全省的销售网络渠道,还有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同时,我们在河南的集团优势也是很明显,除中联水泥之外,还有洛阳玻璃、瑞泰科技、中材环保、信阳地勘、泰山石膏等众多优势企业。我们会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模式,让传统行业焕发新春,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原标题:用绿色制造带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