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中联矿山的绿色通关宝典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一直以来,绿色矿山治理都是水泥行业的一个“软肋”,虽然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也开始着手整顿,但总体来看,水泥矿山的“绿色化”还是远远不够。今年以来,中联水泥集团单是河南区内就有4家企业——南阳、洛阳、安阳、新安——陆续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从去年开始集中治理、到今年8月份洛阳中联率先通过验收,也不过才短短一年时间。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联矿山却向所有验收组的专家评委们交出了一份高水准的“绿色答卷”,个中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好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
 
    说到答卷的高水准,可不是什么随便瞎吹的 “彩虹屁”,要知道在专家组验收时,整体评估打分达到80即可通过验收,而南阳中联硬是达到了94分,其他3个企业的最终得分也都远高于过关线。到底中联矿山身怀哪些“绿色通关绝技”呢?
 
    首先,一个精准、高效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是成功的一半。为此,中联水泥不惜花重金聘请了一家知名的专业机构,为集团内的所有矿山做了一个治理方案,之后再邀请行业内外的诸多专家对这一治理方案进行评审,推敲无误后,再交由集团下署的各个矿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之对标,不仅要自评,更邀请了省内相关的绿色矿山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通过反复多次的审核、修改,最终形成了各个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
 
    这一最终方案涵盖了绿色矿山治理的方方面面,大到规范开采、矿山综合利用、覆绿;小到控制噪声、粉尘治理、环保运输,乃至针对矿区与周围民众的和谐关系,都有详尽、具体的标准和操作细则。如此一来,后续的实际治理工作就变得有章可循、少走很多弯路了。
 
    “这就体现出大企业的实力了,” 中联水泥副总经理、河南运营区总裁刘宗虎略带自豪地介绍道,“因为中联集团不仅舍得花大投入做这些工作,同时集团内部也有众多科研院所、地质勘探部门、专业开采队伍等,做出这样一份精准、高效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才是有可操作性的。”
 
    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的数月中,整个企业上上下下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
 
    一般而言,覆绿、扶贫等工作在春节前后完成最好,特别是很多覆绿工作,往往在好几个月之后才体现出效果。为了争取住这个最佳时间,南阳、安阳等多个公司可谓员工齐上阵,实行24小时作业制,“歇人不歇机”,用刘宗虎的话来说,就是“把时间抢过来”。集团公司、管理区都十分重视,定期召开绿色矿山建设调度会,协调各企业、各外协单位集中所有力量保障这场矿山攻坚战。如此一来,南阳、洛阳、安阳、新安四家企业的矿山才能如期筹备好省专家组的考评。
 
    守护绿水青山
 
    不可否认,这一系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绿色矿山治理工作,最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但是做着做着,中联人发现,“还一片绿水青山”的情怀,确确实实能真实地牵动人、感染人,似乎能让人忘了眼前短浅的经济利益、而一心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复一方生态环境,造福后代子孙。
 
    “所以我们后期就不再纠结于标准的尺度该如何拿捏和把握了,干脆把能做项目的标准都在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拔高,是真的想照着百年基业的模式去做的。比如标准中只要求道路两边必须绿化,我们就种了些形象好的乔木。其他也都是这样提高着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拿到94分的根本原因,” 刘宗虎回忆道。
 
    这样大地投入后来后悔了吗?
 
    “不会,”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宗虎笑得很爽朗,“从前我们眼前一直光秃秃的矿山,短短一年之后突然变绿了!到处都是平整的草坪、繁茂的树木、还有绿色的小湖,人站在中间小风一吹,感觉特别美、特别好。不光我们,周围社区的群众也都看着心里舒服。站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心觉得水泥矿山的绿色治理是真正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业。”
 
    一点遗憾、一点展望
 
    不可否认,现阶段水泥企业对绿色矿山的各种治理,多多少少都是在补从前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而欠下的旧帐。。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矿山开采的不规范上。
 
 
    实际上,如果一开始水泥企业都是按审批好的矿山开采方案进行规范开采的话,后续的绿色矿山建设难度并不大,本质上只需要覆绿。正因为很多企业前期为了降低开采成本,一直无序开采,造成了矿山资源的大量浪费,后续再去补绿色矿山工作时难度才会加大。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未来不仅相关监管部门对水泥矿山的监管程度加强,水泥企业自身也需要提升规范开采的意识和管理能力。
 
    同时,走在绿色矿山治理前列的中联水泥,也在实际的矿山治理工作发现了很多有待突破的问题,有待于行业同仁共同解答,比如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爆破瞬间如何做到粉尘不外溢、有效降低噪声、绿色运输,都是需要在技术上一一突破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