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建立无数拖拉机账户围剿中国股指期货

来源: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4日
   编者按

  “如果外资执意爆炒,股指期货上市后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外资暴赚第一桶金后,从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砸盘撤退,然后股指期货夭折,中国证券市场就此进入下一个十年熊市。”一外资操盘手预言道。

  这绝非耸人听闻。外资正在通过分仓囤筹等方式对大盘蓝筹以及正在孵化中的股指期货进行“围剿”。本报记者通过近四个月的调查采访,逐渐弄清了长时间潜伏水下的外资操作手法以及意图。

  与外资大规模“围剿”形成反差的是他们在公开场合的低调,这种“隐蔽”手法的背后是他们对中国潜规则的心领神会。

  外资“围剿”之目的,在于他们一边要赚中国人的钱,一边要用从中国人手里赚来的钱控制中国的一些核心产业,然后让中国人像永动机一样为他们赚钱,以实现他们的“中国使命”。

  风险正向我们逼近。

  一线调查

  分仓囤筹:外资备战股指期货曝光

  “盘子做太大了,必须学会分散风险,我们认为分仓有几层含义:第一层是账户摊薄法,用大量交易账户把我们的资金和交易方向‘摊薄’,防止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第二层是分散交易,通过扩散交易地点,杜绝开户资金所在证券营业部进入证券交易买入卖出前5位,减少交易通道的曝光率;第三层意思是方便交叉作业,行话叫对倒,当我们需要拉高一只股票时,大量的分仓行为可以帮助资金相互之间拉抬,同时掩盖掉证监部门查处问题账户时可能发现的所有疑似行为。”几番接触之后,刘先生终于向记者披露外资具体的操作手法,也使得记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洞悉到目前外资的具体动向。刘先生认为,分仓是外资化解中国政府围堵地下热钱的最有效手段。

  刘先生是一家外资基金中国区区域高管,在全国各地有着数个和他身份一样的区域高管,他们同时执行着来自北京上峰的交易命令。

  现状:分仓、分仓、再分仓

  “我接触到的一家对冲基金目前在中国拥有50亿美元以上流通规模,一年前,他们的盘子才只有20亿,现在变成了50亿,也就是说,这家基金2007年在中国至少赚到了200%的收益。”刘先生所指的这家对冲基金的母体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是声名显赫的混业金融控股集团,其在中国拥有QFII额度。

  盘子变大以后,这家对冲基金的腾挪空间、获利速度也在急剧变小。一般而言,资金越大的机构,其分仓要求也就越强烈。刘先生透露,早在2007年下半年,就有一批地下资金开展分仓计划。而分仓的目的是“一方面有利于再次快速长大,另一方面可以规避树大招风的风险,防止中国政府尤其是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骚扰’,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分仓是一项非常繁杂甚至琐碎的工作。据刘先生观察,前述对冲基金几乎不把QFII额度当回事,而是一直在潜心经营属于自己的地下资金。“他们在中国的分仓行为非常缜密,一些账户分的非常细,甚至有些账户的资金安排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具体操作中,从中国农村收购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基本已经被摒弃,而是转到一些工厂甚至从国有企业来收购身份证资料,然后遴选安全对象,加以复制造假,并从规模适中的券商那里开设资金账户,分散一切可能引发风险的环节,确保账户之间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连带风险。”

  事实上,很多外资在中国都开设有实业工厂或者合资公司,刘先生说,这为外资掌控大量的人员资料(包括身份证、资金账号、影像资料等)提供了极大便利。“没有办法,这个渠道一直是畅通的,外资做事情一向严谨,即便从国有企业调取用于证券开户的个人资料,也会逐一对拟开户人的身份、财务状况、家庭背景等内容作出简单分析。”比如他们通常会从一些企业退休办等地方搜罗许多退休职工资料,然后对大致情况加以分析,如以企业退休办名义对退休者家里有没有电脑,未来是否有投资计划等内容进行简单的调查了解,进而筛选合适的可供利用的对象。

  这仅是一部分内容。刘先生说,接下来,他们会锁定该企业附近的券商营业部,就近开户,以防备将来出现不可控的尴尬局面,如遇到正在交易的证券账户出现身份证主人计划自己开户等问题。“这类事情比较棘手,不过办法还是有的。通常情况会利用证券开户中间需要一两天时间的工夫,迅即将此事反馈过来,我们立即抛空账户上所有股票,快速将资金腾挪出来,然后注销就可以了。”刘先生称,这样的操作方式理论上可行,不过目前他还没有遭遇过。

  一切可谓天衣无缝。账户开通后,外资通常还会给账户申请开通批量买卖功能,以供大资金进出。

  这样的账户开设模式现在被外资普遍运用。刘先生坦陈,除了前述对冲基金,他们自己也在这么做。这些账户被分散到几十个交易终端去操作,如果单纯查看交易时间、证券营业部、交易方向,几乎发现不了问题。

  刘先生所在基金去年10月从天威保变(600550.SH)撤退了出来。但他透露,天威保变可能是目前中国股票里面,外资潜在账户持有比例相对较大的一只拥有核心题材的中盘股。

  但记者从天威保变公开的基础资料中未能发现任何端倪。刘先生认为,不要说是记者,即便证监会专家,也无从发现问题。

  原因之一在于,多数外资的核心账户是以实业公司、合资公司名义层层开设子公司的方式而投资的,这些账户很难查清,如果要查,任何一家公司的资金来源都要追溯到3层以上的母公司,且关系错综复杂,大多数无从考证属于何种性质的资金。

  另外,在上述实业公司投资过程中,QFII背后的各种外资会利用拖拉机账户等交易工具一起参与,由此产生大量交易信号,并且相互干扰,局外人根本无从洞悉个中原委。

  “撤离天威保变并不是因为这只股票不好,我们认为,它在2008年一定会涨到100元,最高甚至会到150元(如果该股在2008年实施除权,则复权计算值为150元)。”刘先生表示,自己所在基金之所以撤离天威保变,是去围堵另外一只“金股”去了。“我们预判这只‘金股’2008年能涨3倍。”

  记者根据刘先生讲述的大致退出时间,对天威保变当时的换手率进行了简单计算。结果发现,没有明显异常变化。经过多次追问,刘先生解释说,他们确实已经退出,但并没有从二级市场通过抛售的方式退出。当时的情况是,有一家同刘先生所在基金关系密切的外资机构也看好天威保变,经过协商,刘先生将这些账户连带资产同时私下转让对方,完成了一次性退出。受让方则除了支付相应资金,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是,如果受让方实力允许,需要为刘先生所在基金提供足量的可交易账户以供交换;如果受让方条件不足,则需要其折算成资金汇付给出让方。

  “外资非常讲信用,再说这么重大的事情通常是我的老板谈的,更具体内容我不知情。”刘先生对于外资如何进一步实施“地下交易”的招数显得有所保留,不过他表示,北京上峰现在要求他们尽量减少日内交易次数,尽可能少交印花税。

  刘先生还透露,即便取得合规资格的QFII,也普遍存在分仓行为。据证监会规定:每家QFII可分别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委托3家境内证券公司进行证券交易。

  事实:锁筹、锁筹、再锁筹

  “招商银行(600036.SH)这样的稀缺性资源太便宜了,只要在50元以下,我们给出的答案永远是买入买入再买入。”刘先生介绍分仓战术之余还表示,对股指期货有所企图的外资对于一些特殊资源一直在持续高配,甚至每个账户里面都在配置一些未来一定对参与股指期货有很大“用途”(砸盘)的特殊资源。

  事实上,自2007年至今,招商银行的历史最高价不过46.33元,而据刘先生透露,一些外资开出的安全买入价却高达50元,明显溢价10%。

  文德海不久前从国内某大型券商QFII部门管理岗位(多数券商通称为国际业务部)离职,作为一个服侍了QFII多年的资深QFII下单管道操盘手,文德海也证实,在他负责QFII以及一些外资账户的交易管道时,也观察到了一些外资持续买入招商银行的独特景观。

  “大概20多元的时候,我发现一家QFII和与它有关的外资就在持续加仓招商银行。”文德海记忆最深的是2007年8月3日,招商银行当天以10%的涨停收于33元,但外资在涨停板上还在持续大单追涨,场景令人扼腕。

  在文德海记忆中,似乎没有发现过QFII或者外资规模抛售招商银行的状况,即便“5·30”这样的黑色日子里,外资都没有跟风砸盘招商银行。

  刘先生介绍说,外资大量吃进招商银行与其在沪深300指数里面居高不下的权重关系密不可分。外资唯有掌控一定数量的此类筹码,才可能在做空时玩转股指期货。

  资料显示,沪深300指数最大权重股招商银行的权重一度接近5%,目前,在中国石油(601857.SH)等近10家大盘蓝筹股的稀释下,其权重比例仍然高达3%以上。2008年2月19日的大智慧网站信息显示:招商银行总股本为1470506.48万股,约737343.53万股属于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民生银行(600016.SH)、交通银行(601328.SH)目前也在成为外资吸筹的对象。据刘先生所知,外资对于金融类筹码的集中吸筹已经差不多了,由于该板块在沪深300里面占据权重最大,因此大多数外资现在都需作出缜密分仓的计划。“做空游戏没有开场之前,大家还必须听中国监管层的话,踏踏实实做好加法游戏。”

  记者通过对招商银行和外资目前仍在陆续吸筹的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的筹码分布图进行研究发现,招商银行20~30元区间建仓的筹码近半年来(2007年4月~8月)几乎从来没有大的变化,但股价一路攀升之余,仍然有资金在不断收集筹码。

  “筹码有优劣之分,我们现在并没有参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建设银行所谓的大盘蓝筹股,这些股票未来可能会左右上证综合指数甚至沪深300指数,但盘子太大,因此,我们有心无力,只能选择隔岸观火,看中国机构如何火中取栗。”刘先生表示,据其北京总部消息,目前由交通银行实施资金托管的南方某基金公司收集的中国石油筹码为中国机构之最。另据公开信息,中邮基金旗下的中邮核心成长基金一家就持有建设银行(601939.SH)流通股占比为6.66%。刘先生所在机构估计中邮旗下基金持有建设银行流通股接近10%。

  另外,中国的公募基金持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