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水泥:数字化技术革新 智能化发展转型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集团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5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数字经济,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数智赋能”专栏,引导和呈现各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效。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联水泥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中联水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和激励考核,深化中国建材集团科技创新协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申请、科技研发等工作。中联水泥拥有有效专利57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拥有软件著作权42项;泰安中联、德州中联等5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5个,地市级技术中心13个。2023年度获得建材行业科技奖项28项,获得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

探索水泥工艺技术。徐州中联邳州分公司深耕水泥工艺,不断加强工艺探索和研究,成功利用小粒径、球状化和分级分别粉磨生产技术降低水泥熟料利用系数,其中P.O52.5水泥熟料利用系数降至61.5%左右,P.O42.5降至55.2%左右。采用添加超细粉、改性流化床粉煤灰的生产试验则进一步降低熟矿比例,目前水泥综合熟矿比例低于75%。在节能降本、工艺性能优化升级的同时,实现碳排放量减少25%以上。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鲁南中联搭建生产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扁鹊系统),以工厂数据/信息全集成为基础,构建多元对象化工业数据湖,可通过平台内置的应用开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历史曲线查询、报警与查询、现场监控、生产计划管理、工艺操作管理、设备管理——巡检、隐患分析,能源消耗实时监控,实现电脑端、手机端、调度大屏展示。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生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德州中联以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持续完善研发体系和各项研发管理制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了28项研发项目,形成新产品2项,新工艺5项,拥有有效专利14项,其中2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的专利6项,形成了固废处理环保高抗压强度水泥等多种主导产品,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效果优异。

未来,中联水泥将继续探索新方法、增加新技能,加强企业技术革新,加速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集团材料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