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明晰 海螺水泥意在西南市场

来源: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8日

    近几年来,并购重组一直是水泥行业的主题。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不久前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水泥行业2007年的最大特点就是水泥企业间的并购如火如荼,集中体现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同时,统计数字表明,水泥行业前十强生产集中度已由2002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18%。

    尽管如此,国家发改委5月6日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水泥工业集中度仍较低,企业过多是导致行业落后、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报告再一次表示将重点支持60家对行业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引导作用、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

    由此可见,2008年水泥企业的并购重组依旧大戏不断。而随着行业龙头海螺水泥近日显示出进军西南市场的意图,西部水泥市场的竞争状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西部战略凸显

    今年以来,海螺水泥进军西部市场的信号明显。今年年初,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准备定向增发股份,而有关海螺集团将最有可能投资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但3月17日,祁连山发布公告表示,已经选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公司定向增发股份。

    海螺水泥在此事上选择的是主动退出。3月18日,海螺水泥董事长、总经理郭文叁对外表示,与祁连山主要是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的西部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参与祁连山增发一事受挫,让海螺集团在西北市场上的步伐开始减缓,但海螺的西部战略并不会放弃。记者了解到,到今年为止,海螺水泥已经基本完成沿海沿江地区T形战略布局,接下来海螺水泥将把华南和中西部作为战略重点,从北起甘肃、经过川渝、南至贵州,作为西部据点。

    “海螺在T型战略后,选择进军西部,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金证券水泥分析师贺国文认为,未来的快速增长区域在西部,这也是未来海螺重金投向西部的关键原因。

    贺国文4月13日参加了海螺水泥在上海召开的行业分析师见面会。此次见面会上,海螺看好西部地区的增长。西部有大量的煤、电、气、油投资,水泥需求非常旺盛。这些地区的规模不大,水泥价格却非常高,也很容易被控制,竞争对手少。其中从甘肃平凉到贵州一线都有煤、电、油建设项目。而海螺的煤耗比同行低10%以上,电耗则更低。

    资金上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有消息显示,海螺计划公开增发不超过120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新建产能、余热发电、节能技改、焚烧垃圾等项目,最终公司产能将由1亿吨变成3亿吨。

    据了解,海螺水泥已经跟甘肃省政府达成有关协议,将在西部新建几家工厂。比如,在甘肃省崆峒区,总投资15亿元的海螺集团日产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已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完成了项目选址。

    主攻西南

    不过,主动退出与祁连山的合作,海螺西北市场的拓展势必受到影响。作为甘肃省最大的水泥企业和西北地区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祁连山集团占有甘青藏地区水泥市场份额30%以上,现水泥年产能为680万吨。其核心地位显而易见,与其合作告吹,就丧失了进军西北市场的一个制高点。

    在此种情况下,海螺在西南市场的举动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来自四川达州市政府的消息,4月10~11日,安徽海螺集团派出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余彪等来达州市大竹和万源考察新型干法水泥合作项目,尽管目前并没有项目实质性开展的消息,但在“达州市与安徽海螺集团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座谈会”上,余彪表示,公司已列出时间表,正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5月份将签订协议,在达州注册公司,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产生经济效益。

    海螺涉足四川,无疑是对西南市场的一次试探。而西南市场目前还是一个卖方市场。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分析认为,受益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等因素,西南地区连续多年摘得全国水泥利润最高区域,是目前国内水泥企业最为垂青的一块市场,该地区水泥消费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左右。

    而他指出,促成西南水泥市场景气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固定资产年投资加快以及落后产能的退出。2007年年底,成都关闭了44条立窑生产线,900万吨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出局,造成供需天平向卖方倾斜,价格迅速攀升。

    由此可见,看中西南市场的高利润回报,海螺进军西南市场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竞争加剧

    除了西南市场的高利润回报,西南各地区对水泥产业发展的鼓励,也吸引着众多水泥企业。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经委日前正式印发了《云南省水泥工业“十一五”发展结构调整专项规划(2008年修订)》。规划确定,2010年云南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要提高到80%以上。

    新修订的规划确定了云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水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7亿~134亿元,工业增加值51亿~59亿元;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200万~72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8000万~9300万吨,水泥产量4800万~58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80%以上,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水泥散装率达到40%以上。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水泥工业将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上大关小、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并重的原则继续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鼓励建设日产2000吨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严禁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新建、扩建。

    据悉,海螺有投资意向的达州,拥有丰富的水泥资源,特别是围绕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达州提出了建设秦巴地区新型冶金建材基地的目标,着力打造煤—电—冶—化—建产业链。

    由此不仅吸引了海螺,也吸引了国内其他水泥大公司。据了解,湖北华新水泥已与四川省渠县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渠县新建4000吨/日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另一家水泥企业利森水泥也正在大竹县开工建设4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让西南市场的竞争激烈起来。随着海螺、华新涉足西南市场,无疑让独占一隅的拉法基瑞安面临新的挑战。数据显示,作为西南地区的主导者,拉法基瑞安在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比重都超过了20%,贵州的份额最大,超过30%。拉法基瑞安也表示,在中国的水泥产量将从2006年年底的2000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5000万吨。

    不过,贺国文认为,这不会对拉法基造成威胁,尽管拉法基在西南地区占的份额比较大,但还是有其他的空间。“大企业的进入,将有利于西南区域水泥产业的发展。”

    贺国文认为,海螺进军西部,两种方式都有可能,一是建新生产线,二是兼并重组当地企业。而郭文叁此前表示,海螺水泥发展的总体原则是“以建设新厂为主,收购兼并为辅”。他还透露,今年海螺水泥投资的新厂将在1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