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水泥价格陷入非理性泥潭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26日

      从2004年9月起,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时的平均每吨400多元跌至目前的平均每吨200元左右,绝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陷入了亏损的境地,一些企业被迫选择了减产乃至停产。
 
      这种情况迫使来自太湖流域的江浙龙头水泥企业日前相聚浙江的水泥生产大县长兴县,共商水泥工业发展大计,共谋应对市场变化良策。

  与会的专家和企业家一致认为,当前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已进入了非理性的泥潭。目前,东北、西南地区和晋、陕、蒙等省区平均每吨水泥价格都在400元左右,而我国周边的国家平均每吨水泥的价格更高达60~80美元。

  与会者指出,造成华东地区水泥价格狂泻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失衡,不少企业选择了非理性的价格竞争。近几年来,华东地区水泥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大批新型的干法生产线纷纷上马。截至2004年底,仅浙江省新建成的干法生产线就达70多条,而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机立窑没有能同步淘汰,水泥的产能和产量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开工项目减少,导致了目前水泥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态势。

  针对少数企业低于成本销售和大量铺底赊销的行为,与会企业家纷纷呼吁要加强行业自律,坚决制止非理性的恶性竞争行为。同时,他们也希望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行为规范力度,加强对水泥行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和总量控制,加快对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特别是机立窑的淘汰步伐,提高水泥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介绍,浙江省这几年加快了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共淘汰了机立窑300多条,杭州等地都计划在2006年前淘汰所有的机立窑。同时,浙江省将不再上马新的干法生产线,着重引导和推动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长兴县县长刘国富介绍,该县今年将从县财政拨出1,000万元专款,关闭所有的机立窑,每条关闭的机立窑,县财政将给予50万元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