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国水泥协会组织召开了各省市区水泥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各省市区水泥协会秘书长悉数出席。同时,行业大企业集团面对今年市场的变化,也对此会议表示了极大关注,派代表列席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议题为“水泥市场研讨和‘十二五’展望”。会议由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主持。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为此次会议进行了精心准备,做专题发言:积极应对产能过剩——“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划思考。雷会长对下述主题发表了意见:
• “十一五”回顾
• “十二五”市场需求预测
• “十二五”面临全国性产能过剩的挑战
• 应对产能过剩的建议
雷会长指出,“十二五”面临全国性产能过剩的挑战:
2010年末,我国已经拥有新型干法生产线1273条,熟料产能125,573亿吨,人均产能接近936Kg。预计今明两年还有253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熟料产能31,842万吨,届时,熟料总产能将达157,415吨,按0.63吨熟料生产1吨水泥折算,水泥总产能将达25.81亿吨。根据上述测算,即使全国固定资产年度投资总规模达55万亿元,水泥总需求也不过24.55亿吨。由此可以推断,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新型干法线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国高速发展对水泥的需求。
由于发展不平衡,目前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已经出现全局性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像南方水泥等许多大企业的水泥窑利用率不足70%。令人担忧的是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新型干法窑过快发展,后来居上,到今年末人均新型干法窑熟料产能超过华东地区。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诸多加工业西移的潮流中,水泥仍然是地方招商引资的热点项目,水泥行业盲目发展,高水平重复建设的趋势正在继续蔓延!!!而且许多都是“首长项目”、“大集团项目”、“区域重点项目”……
借各省区市“十二五”水泥发展规划交流会议,雷会长呼吁各地政府、协会、大企业和投资者,面对即将出现的全国性水泥产量过剩的挑战,冷静思考,认真研究,对现有的规划作些微调:首要的是发展目标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二要本着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对投资者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审定投资项目;三要把投资引导到组织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上来。
同时,应对产能过剩,雷会长提出如下建议: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我国水泥行业在发展中曾经历过三次产能过剩,第一次是1995年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主要是立窑水泥开始供过于求,市场疲软,价格低迷,并逐步向全国蔓延,造成全行业亏损,业内称其为“结构性过剩”,这一轮过剩促进了新型干法窑的大发展。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以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业内称之为“区域性过剩”,这一轮过剩推动了战略重组,造就了南方水泥。第三次发生在2010年以成绵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产能增长的速度大大高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业内称之为“阶段性过剩”,这一轮过剩正在推动该区域的战略重组,催生新的联合体的诞生。
若以长三角的经验来推断全国水泥发展的水平,除个别地区外,到2012年末出现全国性产能过剩将在所难免。
应对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各地在编制“十二五”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时,协会要与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经过科学论证,共同确立发展目标,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扩大落后产能的范围,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以各种名目保护落后;
三是加快推进战略重组的步伐,尤其要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之间有进有退,努力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稳定市场秩序、稳定价格,逐步推动水泥价值历史回归。
四把投资引导到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对老厂进行改造,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会议期间,各地秘书长同时就本区域的水泥工业发展做了介绍并进行交流,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是当前的热门问题。大家对新线的批复非常关注,呼吁政府能够倾听行业的意见,慎重新线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