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泥产业格局生变 集中度有望提升

来源: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日

  10月21日,刚刚辞去同力水泥总经理的张浩云,已经在北京万邦达总经理任上履新。这位上世纪80年代初由新乡水泥厂踏入水泥行业的河南水泥业元老,转身离开了他从事30多年的行业。

  在他身后,同力水泥刚刚完成了一场高达3亿元的“定增”。一度作为竞争对手的央企中联水泥,借道进入同力水泥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江湖箴言,用在同力水泥和中联水泥身上,似乎再贴切不过。不过,化敌为友背后,是河南水泥行业的变局和洗牌前奏。

  “输血”3亿,央企进入同力水泥

  “定增”完成后,河南投资集团持有同力水泥股份比例为58.74%,仍为控股股东,而中联水泥将持有同力水泥10.11%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10月18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近一个月的同力水泥,发布了定增预案。据预案,同力水泥拟以不低于每股6.32元的发行价格,向中国联合水泥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4800万股,拟募集资金3.03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2.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这一预案公布后,立即在水泥市场引起震动。参与定增双方都在河南水泥市场前三之内,均约占据河南省内15%的市场份额。两家龙头企业的联合,影响的显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

  公开资料显示,中联水泥为中国建材旗下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与水泥相关的生产及销售业务,拥有全资及控股大型水泥制造企业60余家、大型商品混凝土企业30余家。截至2012年年底,中联水泥的水泥产能达到8800万吨,商品混凝土年产能1.51亿立方米。

  同力水泥则为河南唯一一家水泥类上市公司。本次发行前,河南投资集团持有同力水泥股份比例为65.35%,为控股股东。发行完成后,河南投资集团持有同力水泥股份比例为58.74%,仍为控股股东,而中联水泥将持有同力水泥10.11%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从合作双方来看,中联水泥不仅体量要比同力大得多,在收入、利润状况上,中联水泥亦明显优于同力水泥。中联水泥2012年收入为202亿元,净利润超过20亿;同期同力水泥收入为41.2亿元,净利润1.6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合作,恰在国务院“去产能”鼓励行业联合重组的背景下进行。

  资金告急,同力无奈“化敌为友”

  同力水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还在于营运资金短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很多局外人疑惑的是,同力水泥缘何引竞争对手“卧榻同床”?

  10月25日,同力水泥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缺钱”是最主要的因素。“水泥是基本的建筑材料,但由于近年国内对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弱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使得国内水泥需求量的增长赶不上产能的增长,水泥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盈利水平急剧下滑。”上述同力水泥人士说。

  记者梳理同力水泥三季报获悉,同力水泥今年第三季度营收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24%;同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21%。今年前三季度,同力水泥营收28.46亿,同比下降9.07%;同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0万,同比下降71.69%。

  急剧下滑的业绩背后,是同力水泥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通过对全国水泥行业1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6月30日,行业平均借款规模占总负债规模的比重分别为58.62%、54.31%、47.23%和47.58%。但是,同期同力水泥的借款规模占总负债的比重高达73.67%、62.24%、56.51%和63.67%,借款规模明显偏高。与此同时,同力水泥的资产负债率水平相较同行业平均水平偏高。

  “偏高的借款规模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一方面会阻碍同力水泥盈利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风险能力。对同力水泥进一步通过债务方式取得融资的能力也有所制约和限制。”省内一家水泥企业内部人士分析说。

  “同力水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还在于营运资金短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同力水泥的主营业务为水泥和熟料的生产和销售,属于资金密集型重工业行业,产品生产和业务开展均以大量的资金需求为基础。但同力水泥营运资金较为短缺,最近三年及一期,同力水泥的营运资金分别为-19403万元、-104206万元、-69101万元和-60754万元,短缺的营运资金使同力水泥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令同力水泥焦虑的是,该公司长期借款规模较大,随着这部分贷款的逐渐到期,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将有所上升,短期还款压力将继续增大,这将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