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设备

对托辊的五次重大技术革命(二)

更新日期: 2006年03月19日 【字体:
    对托辊的五次重大技术革命系列报道(2)

    为了防止各种稀泥对托辊的污染,在外密封圈的外侧设计了“清除器”, 《带式输送机托辊密封圈》(专利号:00333697.2)。

    在煤矿和地铁工程等生产环境中,由于水多,会产生煤泥和稀泥。带式输送机运行的过程中,胶带上粘附的煤泥或者稀泥会经常掉落到托辊端面的托辊轴和托辊支架上。这些泥不象水,可以很快流下来;也不象粉尘,可以静止停留在某个位置。它们先掉落下来的会干燥变硬,后掉落下来继续堆积,直至将托辊的端面封住。以后再掉落下来的泥就高于托辊端面迷宫式密封的缝隙。这时,由于高度差的原因所产生的压力,无论缝隙留在什么位置,泥在压力的作用下都会很快的进入密封结构中。根据我们1998年在煤矿的现场跟踪观察,密封层数多的托辊,轴承1个月就被污染,3个月就会彻底失效;密封层数少的托辊,轴承被污染不超过20天,2个月就会彻底失效。如此严重的污染情况,国内外都没有相关的报道,更没有对此进行研究。

    我们本着精益求精,敢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神,展开了对托辊防稀泥污染技术的试验研究。曾经利用毛毡密封,寿命很短;橡胶圈密封,阻力较大;1年半的时间里,进行了数次的试验,效果不佳。但我们从没有灰心丧气,办法是在困难中找到的,灵感往往蕴藏于苦思冥想之中。1999年8月的一天,大家在一起又提起有关托辊防泥密封的话题,一名技工悻悻地说,用个什么东西将煤泥清理掉不就好了吗?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的灵感,我激动地一拍大腿,大声喊到“有了,非常简单”!第二天,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防煤泥(或各种半流动物料)的“清除器”就这样诞生了。“清除器”是随着托辊一起转动的,能够随时将掉落在托辊端面的稀泥清除下来。经在焦作金科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实况使用,充分证明了它既不影响托辊的旋转阻力,掉落再多的煤泥也不能在托辊端面停留堆积,简单、巧妙、实用,彻底解决了煤泥对托辊污染的难题。此前国内外还没有托辊防泥污染技术的相关标准和检测手段,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待续)

来源: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孙明昭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