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水泥业的“象、马、龙”启示

——献给水泥业现代企业家

更新日期: 2009年03月27日 作者: 李筱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中国近代经济史学家、著名独立撰稿人傅国涌所撰写的《民国水泥业的“象”、“马”、“龙”之争》(数字水泥网以《80年前中国水泥业的 “象马龙”之战》为题转载)令各界深省。文中描绘了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先生在民国时期兴办水泥公司期间,如何开拓市场、如何面对竞争走向成功发达之一角。刘鸿生先生30岁即成百万巨富,一生创办了火柴、水泥、毛纺、码头、煤炭、搪瓷等十几个大企业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业,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刘氏资本企业集团。他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宝贵财富,但是,这些宝贵财富被长期束之高阁,水泥产业却在低价格竞争、低利润经营的苦海中挣扎。

    80年前中国水泥业 “象”、“马”对峙的格局,是刘鸿生所创办、生产“象”牌水泥的华商上海水泥公司和当年的老牌水泥企业、生产“马”牌水泥的唐山启新洋灰公司通过竞争和有条件的联合形成的一种局面。双方通过斗争、妥协,最后于1925年6月达成共同信守的规则,避免了恶性竞争、自相残杀,使企业的效益不断向上。在自杀式的跌价竞销停止之后,面对强势的小野田“龙”牌水泥,“象”、“马”水泥开始销售兴旺、供不应求,盈利大大增加。次年,上海水泥公司产销量和纯盈利均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1928年,水泥市场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地处南京的中国水泥公司“泰山”牌水泥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500桶。当时,启新洋灰公司、上海水泥公司和中国水泥公司三家年产量之和为335万桶,但销路最旺的1929年也只销出210万到220万桶。同时,“龙”牌水泥仍不断挤压国产水泥的生存空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产量严重过剩、竞争日益激烈。经过刘鸿生多次积极倡议,“象”、“马”和“泰山”三家终于在保持供需基本平衡、销售区域及比例、限制扩产、稳定价格等问题达成一致,启动联合营业之策。三家公司携手同进,产销两旺,利润日增。上海水泥公司1931年纯利润高达1930年的6倍。为公司日后的壮大乃至刘氏资本企业集团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事过境迁,80年前兴办企业的一些具体方式方法,有的已难以在今日使用,但刘鸿生先生使企业兴旺发达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很值得当前的水泥精英们认真学习。《民国水泥业的“象”、“马”、“龙”之争》一文的按语写得很是深刻“企业大王”刘鸿生也许会对今天中国商人的商业智慧大失所望:依然有商家热衷于低价促销的恶性竞争,不少行业囿于“内斗”而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乏力,很多行业甚至没有行业联合的意识……对比刘鸿生80年前主导的“象”、“马”、“龙”之战,这位“企业大王”所展现出的高超的商业手腕和生存智慧,以及他对民族工业的清醒和远见,足以使如今一些在电视上频频露脸的老总收声沉思。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