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蒋明麟为《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教材第一版)》编写序言

更新日期: 2009年06月29日 作者: 蒋明麟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欣闻中国水泥协会《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西南区)》开班并同时编写了《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教材—第一版)》。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对于我国水泥工业节能技术的普及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水泥生产企业确实了解掌握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企业正确决策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从事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开发和技术装备研制制造工作的企业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确定自身企业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开发、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作用。

    对于中国水泥协会组织完成的这两项工作,无论作为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自项目立项起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工作组织、领导者还是参与这项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工作者都是十分高兴的,是件大好事。《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教材—第一版)》编辑出版,填补了国内技术资料的空白,也了却了我本人多年的心愿。

    回想起来,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到目前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1985年起至1995年的干法中空窑高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阶段。至2005年,利用水泥窑高温余热发电技术累积为水泥行业干法中空窑配套建设了220余台发电机组,发电总装机约720MW;

    第二个阶段:自1989年起至2000年的带补燃锅炉的新型干法窑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为开展新型干法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至2005年,利用带补燃锅炉的新型干法窑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累积为28家水泥厂、34条700t/d至2000t/d新型干法窑配套建设了28台、总发电装机约348MW、单机容量在4.5MW~15MW的以煤矸石等劣质燃料的带补燃锅炉的中低温余热电站。

    第三个阶段:为1996年起至目前的新型干法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开发出了多种成熟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目前仍在不断完善、提高和发展之中。至2008年,利用新型干法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累积为国内263条新型干法窑配套建设了约218台、总发电装机约1635MW、单机容量在2.5MW~25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

    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从事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同志们努力下,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国际水泥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企业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受中国水泥协会的委托为《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教材—第一版)》编写序言,感触颇多和感想很多。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能够走到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同志们,其中包括: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者----原国家建材局科技司的谢泽司长、王媛俐副司长;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工艺技术及基础理论的积极开创和探索者之一------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余热发电室主任、天津能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为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唐金泉先生以及一切为我国开发应用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们。我们更要深情缅怀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电气自动化技术积极开创和探索者之一-----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余热发电室副主任、天津能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材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张富先生。

    希望参加本期研修班的同志们认真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继续努力为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
    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国务院参事

                        蒋明麟
                       二00九年六月十八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