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资讯详情

加速供给侧改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聚焦提质增效

更新日期: 2016年08月31日 来源: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字体:

    2015年水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面不断加大,市场需求下降,尤其是华北地区连续3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全国唯一亏损区域,但新增产能却还在不断释放,区域产能严重过剩。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积极改善行业发展环境。
 
    在此形势背景下,各水泥生产企业普遍认为水泥行业必须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加速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自律,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下面,我结合北京金隅自身发展实际,谈几点意见,做汇报交流。
 
    一、金隅冀东重组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意义深远
 
    水泥行业正加快推进以去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压减竞争乏力的产能,来化解产能过剩改善供需关系就成为必然。作为区域水泥行业龙头和京津冀区域国有企业,金隅冀东战略重组迈出了区域行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一步。契合了中央政策导向,顺应了市场规律,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践和有益尝试,是贯彻落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作用,符合京津冀协同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需求。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为规范市场秩序、破解行业发展困局、均衡产业结构、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其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京津冀区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也必然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参考。
 
    二、金隅冀东优势企业联合重组,改善行业竞争格局,推进区域产业优化布局
 
    金隅和冀东同处京津冀地区,业务重合度高,在行业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都肩负着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行业效益的重要使命。联合重组是改善行业秩序的有力手段。本次重组完成后,金隅冀东在京津冀地区内将拥有29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的熟料产能上升至1.1亿吨,水泥产能上升至1.7亿吨,规模体量跃居全国前三甲。两家整合后生产线分布均匀、覆盖京津冀全部区域,实现了双方优势资源互补,并表现在优化产能、摊薄业务成本、降低财务成本、完善环保配套等方面。重组后,还将通过发挥整合优势,向先进对标,优化机制体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在夯实综合实力的基础上,配合政府加快推进京津冀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区域市场进行进一步整合优化,另一方面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利用多种手段淘汰区域低效、高污染、落后产能,进一步改善区域供求关系。
 
    三、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强化行业协同自律,引领行业竞争新秩序
 
    2015年,华北地区水泥行业饱受煎熬,出现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2016年初,市场运行延续惯性,需求持续低迷,价格持续走低,无序竞争不断加剧,区域企业效益进一步下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对此,各企业也都有了主动进行产能压减,主动自律协同提升运行质量的期望。
 
    作为地区主要企业,我们清醒认清形势,借助重组战略契机,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决执行国办34号文等政策,率先垂范,积极研究政府、协会提出的很多破局的思路和方法,不等、不靠、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与地区企业达成共识,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共同维护合理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促使行业效益能够合理回归。
 
    各企业积极压减产能,执行错峰生产,扩大淡季错峰停产联动范围;共同稳定地区熟料价格,采取控制熟料供给等措施调节供给;自主转变经营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发扬契约精神,强化合同履约;减少低价、赊销行为等都是努力的方向。
 
    在行业协会的引领和推动下,在业界同仁对金隅冀东重组效应的认同下,各企业一起系列组合拳的稳步实施,京津冀及周边省市的行业自律协同取得明显效果。京津冀地区的水泥价格自5月份开始止跌回升,价格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二季度以来逐月回调。经过持续努力,二季度区域行业效益同比大幅减亏。同时,得益于华北等几个大区效益转好,6月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
 
    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切实践行提质增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北京行政副中心、首都新机场、冬季奥运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水泥需求得到一定释放。机遇伴随着生机和活力,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泥行业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协同推进。重组后金隅先进的环保及固废处理技术有望在冀东生产线上进行复制,促进节能减排,带动区域内水泥行业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研发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高附加值等产品。目前金隅正在大力生产和销售普通硅酸盐42.5及以上标号水泥,配合行业推动淘汰32.5低标号水泥工作;加速新产品研发、市场投放工作,今年5月金隅鼎鑫推出“道路硅酸盐水泥,低热、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四大类六种特种新品,并逐步投放市场。6月金隅咏宁公司原创设计的水泥包装桶同时获得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其所生产和销售的桶装水泥具有密封性好,抗碰撞能力强,运输方便,包装桶可二次回收利用等特点,客户使用更加便捷,且降低了包装物消耗和资源浪费。
 
    我们将持续致力于以绿色智能制造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技术研发平台,发挥绿色矿山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处废、智能工厂、环保产业等综合优势推动水泥企业全面升级。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企业提升运行质量的强烈愿望与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生存矛盾仍然存在,去产能迫在眉睫。
 
    重组后面对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面对区域水泥行业大部分依然亏损的现状,如何快速实现扭亏为盈,提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企业效益的愿望非常迫切。虽然二季度行业效益止跌企稳,但2016年上半年行业累计情况仍不乐观。水泥行业收入同比下降4.7%,净利润同比下降26.6%。当前各方面分析预测下半年水泥行业需求有望向好,价格有望合理回归,但弥补上半年的亏损的压力依然很大。市场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的矛盾依旧突出,停窑限产,市场化自律协同只能缓解一时,不能带来根本改变。所以,应在此基础上,切实深入执行去产能,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金隅冀东重组后,将立足全局,统筹考虑,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配套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统筹调配资源;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发挥金隅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贡献集成力量。
 
    (二)去产能等政策各地区执行的差异化带来的联动效应不足,淘汰标准应加快制定,加大执行。
 
    行业自律,市场协同停窑限产等在当前阶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只是市场化的手段,行政约束力不强。特别是个别企业考虑自身短期利益,不主动推动协同成果,在享受协同利益的同时采取不当手段影响行业自律的大局,严重削弱了市场协同的成果。
 
    去产能方面各地区都出台不同的措施,各地执行力度也参差不齐。当前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水泥行业优势企业都是集团化发展,布局跨不同地区,各地政策不尽统一带来很难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效应。
 
    希望建材联合会、水泥协会能够代表行业进行呼吁,为了维护行业长远提升发展质量的动力,政府应积极推动一体化对标,建立行业发展基金,建立长效监督平台和机制,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管理机制,切实推动34号文的执行能够落地。给予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支持。尽力减少不平等竞争环境带来的发展压力。例如当前一些无证、手续不全、环保、能耗不达标、落后等熟料产能,粉磨站等,由于各地管理力度标准不同,形成了跨地区的价差,影响了市场协同的整体效果。
 
    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建立客观的评价模型系统对京津冀三地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评价,制定标准,评定出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坚决淘汰。统筹布局,引导支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发展质量。
 
    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执行国家政策,全力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是提升行业发展效益和质量的根本出路。加快制定去产能的评价体系,去产能标准,加大执行力度是众望所归。促进水泥行业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政府、协会、企业应多角度全方位互动,发挥好各自作用,营造行业健康发展大局。作为企业,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水泥人的初心,在政府和协会的指导引领下,顺应新常态、新战略、新思维,聚焦提质增效,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弘扬诚信精神,构建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新体系。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