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水泥产能巨大,苏皖鲁豫环境监管"洼地"引关注!

更新日期: 2020年06月11日 来源: 新华日报 【字体:
摘要:苏皖鲁豫交界处结构性问题突出,水泥等传统产业产能大,区域煤炭总消耗量大,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高。

今年要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但苏皖鲁豫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凸显出来。最近,有22个城市的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处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污染治理经验表明,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苏皖鲁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两个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

地处苏皖鲁豫交界处的徐州,对此有着非常切身的感受。“该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各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亟待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坦言。

苏皖鲁豫交界处有22个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到底在哪?生态环境部门介绍,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两大重点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传输影响。同时,该地区结构性问题突出,钢铁、焦化、水泥石化等传统产业产能大,区域煤炭总消耗量大,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高。此外,物流业以公路运输为主,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控不到位。

如何依法、科学、精准治理?“苏皖鲁豫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的洼地。”王天琦表示,综合考量评估该地区污染程度、区位特点、基础排放、治理进程等因素后,生态环境部决定将该区域纳入重点管控,推动22个城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统一行动、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加速改善整个区域空气质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建议,将大气环境的自然特征表述为“大气环境资源”。“区域污染治理攻坚,需要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银燕分析说,大气环境资源是指气象变化所决定的大气污染清除能力,有利于厘清大气污染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将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自然地理条件等有机结合,“类似苏皖鲁豫交界处等省际交界地带,环境污染治理更要强化系统思维”。

实施大气环境资源基础性监测,是科学评价一个地区大气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指导各地认清本地大气环境特点,统筹做好城市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从源头上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实现减量发展,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银燕介绍,在监测基础上,建立健全大气环境资源管理体系,强化管控约束。

作为苏皖鲁豫交界处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徐州主动作为、积极担当,全力加快产业结构和大气污染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抓好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及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周铁根介绍,全市原有18家钢铁企业、11家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优化整合后将分别形成2家、3家、4家;24家燃煤电厂,正在推进关停、改天然气等工作;化工生产企业也将加快关闭退出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提高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水平。“通过系统治理提升,推动全市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转型持续优化,为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环境治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周铁根表示。

污染没有边界,治理需要协同。专家表示,苏皖鲁豫交界处的各市要协同发力,围绕产业结构和布局、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加大调整转型力度,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真正把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的“洼地”变成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共享成果。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