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从“珠江系水泥”特点看区域合作前景

更新日期: 2006年09月27日 【字体:
    中国水泥产业的区域特点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水泥物流半径有限,由此考量和研究水泥市场大多是以区域版块为基础的。如果按照地理经济版块为大线条划分,水泥区域大致可以划分为“长三角系水泥”、“珠江系水泥”、“环渤海系水泥”等等。
    
    与珠江水系相关联的9个省区及我国香港、澳门被称为“泛珠三角的(9+2)”。处于这个区域的水泥产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珠江系水泥”。珠江之源在云南,穿越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后,越赣经湘最后流经粤、闽、桂、琼、港、澳后归向大海。目前的泛珠三角地区,正是中国水泥产业多姿多彩、丰富多元的地区,也是水泥产业建设最活跃、水泥市场最广泛的区域。“珠江系水泥”产业以珠江为依托而形成了一幅“龙戏双珠”的景象:这条水泥龙的“龙头”是广东,“龙身”是闽、桂、琼、湘、赣、云、贵、川,而港澳正是那位于“龙口”的两颗明珠。
     
    纵观珠江流域的水泥企业现状,可以看到“珠江系水泥”有六大显著的特征。
    
    水泥产能大但发展不平衡
    
    2005年,“泛珠(9+2)地区”水泥产量达3.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由于泛三角地区涵盖了东南西中部,所以水泥的发展现状差异很大,“珠江系水泥”中既有水泥年产能近1亿吨的广东,也有年产能在3500万吨左右的四川、湖南和广西,还有年产能400多万吨的海南。“珠江系水泥”基本上包含了国内水泥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形态。
    
    水泥市场容量巨大
    
    广东省已经连续15年人均年消费水泥超过1000公斤,这种持久的水泥人均高消费在全球范围都是不多见的。资料显示,2005年,珠江流域9省区的水泥产销率大都在98%以上。根据2005年全国城镇固定投资总额约75000亿元比照,“泛珠9省区”的同类投资约21000亿元,占全国的30%,但仅广东的同类投资来看,就已占到全国的8%。“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的基本建设投资还在继续走高,而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拉动不同经济发展带的发展速度,这些都是水泥产业渴求的巨大商机。
    
    缺少超大型水泥企业
    
    从2005年排序的中国水泥前十强来看,海螺、山水、三狮、华新、冀东、中国建材、吉林亚泰、拉法基瑞安、中材科工、红狮等,没有一家位于“泛珠”区域。从全国近30家水泥企业上市公司来看,位于“泛珠”区域的水泥企业也仅为全国水泥产业上市公司的20%。
    
    正是这个特点,使“珠江系水泥”在当下的水泥并购潮中显现不出与其市场容量相匹配的资本与实力。而全球范围内的水泥资本却可以在“泛珠”区域寻找到良好的资本“空降带”。去年8月,世界最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法基集团宣布,与香港瑞安建业有限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双方以55%与45%的比例合资建立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拉法基瑞安将整合双方在中国大陆的水泥企业,总资本达8亿美元,并将新增投资1亿美元。新合资公司成立后,其在中国水泥业的生产能力将进入三甲。
    
    水泥业“过江龙”最多
    
    如果按“粤人”将异地人称作“过江龙”的说法,那“泛珠”区域拥有最多的水泥业“过江龙”。近两年,珠江流域的市场已吸引了海螺集团、台湾水泥、德国海德堡、香港华润、香港瑞安、拉法基等带着资本与品牌进入了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在广东清远英德市,分别由海螺集团投资建设7条日产5000吨熟料和台湾水泥投资建设4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2006年,广东英德将由此成为国内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最集中的生产基地。
 
    水泥作为竞争性非常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是有区别的。它之所以受国内外长线投资者青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型千法生产技术及装备成熟可靠,单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投资额度适中,投资者进入门槛较低;二是水泥产品及技术更新换代慢;三是国内市场需求未达到顶峰,结构调整有较大空间;四是虽然水泥市场需求呈周期性变化,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且投资收益率不高,但总体收益比较稳定,对长线投资还是有收益可谈。
 
    集约度偏低
 
    数据显示,“珠江系水泥”共有企业个数2040个,占全国5100多家水泥企业的40%。在新型干法水泥建设上,“珠江系水泥”拥有140条新型千法水泥生产线,占全国61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23%。
 
    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大陆出口香港的水泥每年在50万吨左右。广西、湖南等地的水泥进入广东省市场的条件也非常便利。据统计,2005年广西进入广东省的水泥有1400万吨,湖南进入广东的有400多万吨。
 
    我国台湾最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泥)也展示了以华南为突破口在中国大陆市场一层拳脚的雄心。台泥董事长辜成允表示,按照公司制定的“华南策略”,公司以广西、广东、福建3省区为主投资建厂,计划投资100亿元并购或扩大产能,力争2008年达到年产2000万吨。
 
    除了台泥在“泛珠”区域的发展以外,海德堡在广州也建有合资工厂。另外,华润水泥的发展重点也放在该地区。再加上海螺水泥对华南市场的重视,在华东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后,各路水泥巨头的目光都已经开始聚焦“泛珠”区域。
 
    正是“珠江系水泥”的这些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使得“泛珠三角”的水泥产业有了区域交流合作的坚实市场基础。再加上近10家国内外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进入“泛珠”市场,“泛珠”区域的水泥企业确实需要一个共享信息资讯和相互沟通的平台。基于这些市场因素,泛珠三角水泥产业的区域谋动正在慢慢地浮出水面。首届“泛珠9+2水泥峰会”9月19日在广州召开。“泛珠”区域水泥业界携手合作,资源、资本、人才、市场的互通互补将由此拉开序幕。
 
来源:中国建材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