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台泥黄健强:希望2014呈现亮丽成绩

更新日期: 2014年09月05日 作者: 梁喜琴 【字体:
摘要:台泥资深副总经理黄健强先生在接受本刊专访中介绍,台泥最初的战略是深耕华南,设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水泥产能能够做到2000万吨,没想到大陆的市场成长那么快,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不只是“深耕华南”,而且“挺进西南”,希望水泥产能能够达到5000万吨,实际上,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台泥的第三个目标是2016年水泥总产能达到1亿吨,包括台湾1000万吨,大陆9000万吨。

 

“黄金十年”高获利

2014年是台泥进入中国大陆发展的第十年,这十年中,中国水泥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水泥产量从十年前的不到十亿吨上升至现在的24亿吨。伴随中国水泥产业的快速发展,台泥也在不断稳步前行,实现并超越了其在大陆的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

台泥资深副总经理黄健强先生在接受本刊专访中介绍,台泥最初的战略是深耕华南,设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水泥产能能够做到2000万吨,没想到大陆的市场成长那么快,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不只是“深耕华南”,而且“挺进西南”,希望水泥产能能够达到5000万吨,实际上,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台泥的第三个目标是2016年水泥总产能达到1亿吨,包括台湾1000万吨,大陆9000万吨。

要实现1亿吨的目标,台泥必须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增加4000万吨的产能,在当前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背景下,依靠新建生产线来进行产能扩张已非常困难,企业要进行规模扩张,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才能实现。对此,黄健强副总经理满怀信心。其实,台泥早在2011年就提出1亿吨的目标,但是迟迟未有大的收购动作,主要是由于当时并购市场竞价太高,并购价格不合理,对未来经营会有不利的影响,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台泥的收购速度一度放缓。今年,收购的气候比较成熟,国家对大集团有更有利的政策出台,整个政策面对并购是有帮助的,比如,更严格的环保标准,集中度也在提高,P.C32.5水泥要取消,加上中建材正式宣布暂停收购,形势上变得更有利,所以台泥今年对并购比较积极,希望今年能够有个亮丽的成绩。目前,有好几个潜在的并购对象在接触,收购主要以西南和华南为主,包括四川、贵州、重庆、广东和广西五个省市。收购对象是:1、合法经营企业;2、有矿山资源;3、新型干法生产线规模为3000-5000t/d。台泥和中建材有合作规划,在并购方面,也不排除有类似赛德的置换合作,哪些区域是台泥比较强的,让给台泥,哪些是西南做的比较强的,也可以置换。

大企业并购是正面的,中建材过去两三年的并购,包括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可以说是为产量而并购的因素高于为绩效并购,公司的绩效不突出,但对整个行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台泥非常认同中建材的并购理念,以央企的高度,支持政府的政策,使大陆水泥产业结构加速改善。海螺以前热衷于自己建线,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公司,自己建比并购成本低,利于管控和经营,那时也容易拿到立项,现在也在改变策略,通过并购增加产能是今后唯一的办法。

拉法基和豪瑞的并购,在国外这种并购很正常。两家会合并,在某些程度上是由于新兴市场越来越多大的集团出现,如中建材、海螺开始到国外投资,他们开始有危机感,开始警觉, 在国际上五大公司控制着全球一半的产能,国际市场的演变,这五家已经变得越来越弱,未来五强有可能变成两强。台泥也不排除在国际市场投资,比较有兴趣的市场是印度、西非等。

对大陆经济发展,黄健强先生持乐观态度。原因:第一,大陆潜在发展空间大,基础建设、住房建设有空间;第二,大陆的经济体,政府是能够完全掌控的,相对风险较低。国际金融风暴,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政府的政策可控,内需市场大,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小。他预计大陆保持十年左右的高需求期,日本在80-90年代保持了十年的高需求期,然后,市场成熟了,建设大部分完成,老百姓房屋自有率也提高了,城镇化率高了,建设会趋缓,那时需求就会慢慢往下降。大陆还有十年的高需求期,这也是台泥的机会,希望在这十年黄金时期,希望能够有个高获利。

国际上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时,水泥需求开始慢慢往下降,不会再成长。现在大陆的人均GDP为7000多美元,还有成长机会。黄健强先生认为水泥需求在25-27亿间维持较为合理, 如果再往上升,人均消耗量太高。水泥保持十年高需求期,之后一定会往下跌。日本90年代最高需求9000万吨,现在水泥4000万吨,90年代台湾2800万吨维持了十年,现在是2000多万吨,大陆未来水泥需求也会降至一半。

 

一季度获利将超两位数增长

台泥2013年在大陆实现税后净利16.75亿,今年有望突破去年的获利目标。黄健强资深副总经理表示,第一季的表现很乐观,获利同比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广东、广西市场,台泥、华润、海螺三家规模相当,理念比较接近,三家市场份额占整个市场的60%-70%,能够主控市场,其他小企业也非常信赖这三家,第一季市场表现相当不错,上周价格有所上调,P.O42.5水泥价格为390元/吨,广西为350元/吨,这是这几年来第一季最高的价格。

贵州市场,去年表现非常好,由于建设项目比较多,一般要持续2-3年,所以今年市场肯定也没问题,但是,当项目建成,如果衔接不上,价格也有可能会下来。现在贵州安顺、贵阳市场水泥价格都维持在350元/吨,台泥在贵州凯里现有一条熟料生产线,另有一条线在建,预计在十月份投产。并购瑞安的生产线,比较封闭,外面进不去。

四川川西市场还不错,水泥价格为320-330元左右。重庆川渝一带去年一直不好,今年有所改善,主要是西南水泥在牵头,市场较为理性,现在价格是290元/吨左右,去年220元/吨;川东市场起色不大,价格在240元-250元/吨左右。

辽宁市场压力很大,前几年还不错,这两年冬天气候特别长,冬天停产时间比往年长,现在产能又过剩,还有业绩压力,最近价格一直往下跌。三月份开始恢复投产以后,原来P.O42.5水泥价格为350元/吨,现在差不多跌到260元/吨左右。当地有煤炭资源,台泥的成本与其他的企业相比比较低,但还是希望能够把价格稳定下来。辽宁一年只能生产八个月,如果价格一直偏低的话,八个月是没办法弥补亏损的,肯定是要亏钱的。台泥不会在辽宁再进行市场扩充,但希望市场能够稳定,台泥的重点发展区域在华南和西南。

取消32.5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

水泥是原材料,一般混凝土是商品,水泥的标准应该一致,这是受控的,品质是一定的,至于用多用少怎么用,应该是在商品混凝土这一块决定,现在水泥不控制,有高有低,商品砼也没办法控制,这其实是对整个资源的浪费、对管理是很不利的,不容易控管。美规、欧规都只有一个标准,没有高低品质的水泥之分,中国大陆应该与国际接轨,只执行一个标准。中国因幅员广阔,水泥耗用较大,国际接轨只能掺5%,大陆P.O42.5可以掺15-20%,水泥品质不好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大陆水泥不同的标准,黄健强先生表示出他的担心。他非常支持取消32.5水泥,水泥用量可能会少一点,但耐久性比较长,从长远来看,资源不会被浪费,耗能也比较少。如果建筑工程用32.5水泥,二十到三十年就要拆掉重建,如果用42.5水泥,建筑寿命就会延长,总的水泥用量就会减少。取消32.5水泥,粉磨站就没有生存空间,粉磨站会减少,就会受熟料生产企业控制,这样,第一,水泥品质有保障,第二,市场价格也稳定,这一定的有利的事。现在大企业卖熟料也存在竞争,熟料便宜卖给粉磨站,粉磨站生产出水泥又反过来与大企业竞争。P.C32.5淘汰,是与国际接轨,大陆应该这样做,只是时间问题。希望越快越好,政策出来后如何落实执行很重要。

台泥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

台泥一直秉承“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的理念,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台泥建厂全部是用的国产设备,初期有一些国产设备还是有改善的空间,将来要达到这个标准,要改造,环保投入还会加大。台湾的经验是,水泥业一定要赚钱,如果不赚钱,未来压力会越来越大。水泥业要有这样的认知,大众也要有认知,现在的水泥太便宜是不合理的。水泥应该有合理的价格,水泥公司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政府的规定很严格,环保压力一年比一年厉害,今年老百姓可以接受,明年不能够接受,或者政府又要调整,企业又要投资。另外,水泥厂要开石灰石矿,很可能将来城市化,在城市里水泥厂需要退出,假如没有很好的财务基础,公司就会被消灭,没办法竞争。水泥业要长长久久,一定要赚钱,赚了钱以后才能减轻环保的压力,当工厂被关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天再建新的厂。国际上,投资水泥厂毛利率在35%c以上才是合理的利润。

在谈到台泥2014年的目标时黄健强表示,台泥今年要在并购方面交出一份比较好的成绩单;同时,希望在年内至少让一个工厂完成垃圾协同处置,目前已与英德清远市、重庆市以及贵州的安顺和辽宁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在此基础上,力争在今年五月内完成企业的私有化。黄健强告诉记者,以前台湾来大陆受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总资产40%的限制,台泥投资大陆都是经由台泥国际来投资,现在这个限制已经取消,可以直接从台湾投资。台泥正在办理私有化,私有化以后,在大陆投资台湾公司可以直接拍板,这样,一方面速度快,另一方面,将来的贡献可以100%回报母公司。台泥在台湾上市,股本比较大,流通性强,股性比较好,这也是为了并购考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