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机构:投资国企改革概念正当时

更新日期: 2014年12月12日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三天河东,三天河西”,券商股从人见人追的“香饽饽”,到成为跌幅榜的“排头兵”,前期热门的金融股也大都出现调整。随着这股狂“风”吹过,机构们也将关注重点转移到经济数据上。多家机构认为,从11月数据来看,国内通缩压力增大。

  不过随着入场资金增多,市场活跃度极高,投资机会亦层出不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机构就认为油价暴跌、国企改革都是可深入挖掘的投资机会。

  大市风向

  多家机构担忧通缩风险

  11月,我国CPI和PPI同比增速分别为1.4%和-2.7%,均不及预期。对此,国泰君安发表研报指出,尽管食品和能源价格走弱可以解释本次CPI和PPI增速的大幅下行,但是去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两者仍然偏弱。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核心CPI和核心PPI的良好意识,因此价格普跌无疑加大了政府进一步实施宽松政策的压力。另外,11月外贸出口不如预期,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加剧资金流出,这在物价走弱的数据中也得到反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因此,预计货币政策在价格和数量两方面进一步宽松的节奏可能加快。此外,政府同时也会加快出台若干的托底政策。

  申银万国也发表研报进行解读。该机构表示,中国面临的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通缩压力既有内忧亦有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内需不足;“外患”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预计管理层将果断进行对冲。维持再次进入量化宽松周期的判断,预计未来12个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短期

  重点关注:人民币走势

  行业热点

  兴业证券 :关注9行业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是近期市场处于“风口”的板块,兴业证券认为2015年国企改革有望明显加速,并对各行业国企改革逻辑进行了详细梳理,具体建议如下:

  1。交通运输。主线一:集团剩余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建议关注上海机场和申通地铁的资产注入或置换,其他“大集体、小公司”类上市公司还包括象屿股份和中储股份 。主线二:集团旗下资产置换、重组、业务层面整合,提高效率与协同性。上海交运国资旗下公司业务有所重复需要整合,以及中海集团旗下资源的整合。主线三:引入战略投资者,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完善:中储股份、上港集团 、华贸物流 .

  2。传媒。建议关注两个方向:(1)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新媒体;(2)百视通 、东方明珠吸收合并,上海文广资产注入树立广电行业改革和资本化标杆。

  3。钢铁。有资产证券化预期的企业。被列入首批试点改革的钢铁企业包括:新兴铸管 、河北钢铁 、三钢闽光 、华菱钢铁 、酒钢宏兴 、安阳钢铁 .

  4。环保。中山公用引入复星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打开公司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外延式并购发展预期空间。

  5。建筑。国有资产的整体上市,预期的个股包括:山东路桥 、隧道股份 、安徽水利 .

  6。建材。两大主线值得关注,主线一:混合所有制、激励机制改革。建议关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旗下A股上市公司,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造首先在方兴科技 (集团孙公司)落地,潜在受益标的包括中国玻纤 、北新建材 、洛阳玻璃 、瑞泰科技 ;地方国资建议积极关注亚泰集团 、金隅股份 、冀东水泥 。主线二:盘活存量资产/资产重估:中建材集团旗下资产丰富,整合进程或已开启,洛阳玻璃与控股股东进行资产置换;亚泰集团加速转型医药产业,旗下资产存在重估机会。

  7。食品饮料。预期改革公司中的泸州老窖 、贵州茅台 、老白干酒 、沱牌舍得已有实际性进展,酒鬼酒仍有想象空间。

  8。社会服务业。建议关注桂林旅游 、东方宾馆 、首旅酒店 、全聚德 、金陵饭店 .

  9。银行。浦发银行 、华夏银行 、交通银行 .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国企改革进度部分化工股受益油价下跌

  原油价格继续暴跌,除了航空股外,平安证券认为部分化工品种亦受益。2014年1~11月份,化工各子行业景气指数、PPI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平安证券预计2015年基础化工行业维持震荡弱势复苏的运行态势,行业仍以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

  具体到12月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重点推荐受益油价下跌品种与低估值蓝筹。受益油价下跌品种看好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改性塑料子行业,代表公司金发科技 、普利特 ;成本占比小、客户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印染助剂子行业,代表公司德美化工 、传化股份 ;产品层次较高、受益原材料下跌的高端涤纶工业丝子行业,代表公司海利得 。低估值蓝筹推荐万华化学与扬农化工 .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油价走势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