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年末水泥业群雄割据加速并购

更新日期: 2014年12月16日 作者: 李静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到2015年,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建材企业集团。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2013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建材企业集团。

  凭借资金优势、管理经验和规模优势,大水泥集团尤其是水泥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主力。并购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并购标的将成为稀缺资源,并购成本提高是必然,而拥有资金优势、政府背景、管理经验成熟的大水泥集团尤其是水泥上市公司,利用银行贷款或资本市场等可选择方式多,将成为并购主力。2015年全国范围内将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的水泥企业,目前只有中国建材、海螺水泥2家熟料产能在1亿吨以上,目前来看,冀东(290.67元/吨,0%)水泥、中材集团等将有可能加入亿吨集团内。

  在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政府严控新增产能及环保高压等政策效果显现,行业将进入并购重组高峰期,而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 出。宁夏建材、祁连山(310元/吨,0%)和天山(286.67元/吨,0%)股份实际控制人均为中材集团,在国资企业混改的大背景下,未来存在整合预期。同时三公司市场均处于“一带一路”发展区域,又是 区域重点企业,未来有望分享市场整合及互联互通提速带来的红利。冀东水泥将明显受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带来的区域产业整合。

  据统计,近一个月水泥行业并购事件多达六件,不仅有海螺集团等行业龙头扩大版图,还有一些非主营水泥企业剥离旗下盈利能力较弱的水泥资产。分析人士表示,非主营水泥企业的逐步退出,正是行业出清的前兆,非规模产能的陆续退出,将强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巿场需求还在高位,增速虽仍为正增长,但下滑过快,水泥产品巿场因经济下行不旺,但逆势促进企业分化,对产业布局优秀、现金流充裕的强势而言,市场下行是收购的最好时机,不但能够降低收购成本,且洽谈对象的意愿也较为强烈。因而企业间资产、股权变更十分活跃,从而收购之火又被点燃,资产收购、股权购置今年时有发生。上行期、下行期,强势企业各有所得,“十三五”水泥产业仍会有出色表现,它的动力来自从地方到全国涌现出的一批有实力企业,市场的变化会加快巿场整合步伐。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