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水泥业苦撑12年销量首跌 多省推“清理计划

更新日期: 2016年02月19日 来源: 和讯网 【字体:

  2015年全国水泥销量出现了25年来首次萎缩,降至23.5亿吨,行业近半数企业亏损。业内人士表示,受需求下滑和产能增长双重影响,去年水泥行业利润率跌至历史谷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支持,供需失衡愈演愈烈,2016年将面临全行业亏损的惨烈局面。
  不过,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近日撰文,“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有20亿—25亿吨的市场需求托底,加上这段时间尚存在合理的盈利支撑结构调整,也成为解决过剩矛盾的黄金窗口。“十三五”后,一旦行业滑入减量期,调整起来会更痛苦。
  水泥业苦日子来临近八成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工信部公布2015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产量为23.5亿吨,同比下降4.9%。同时该行业经济效益出现巨幅下滑,全年实现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58%。
  截至目前,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17家中,13家业绩跌幅超过50%,其中跌幅最大的青松建化(600425,股吧)全年预亏6.5亿元,同比下降10189.41%。而在未发布业绩预告的3家公司中,其前三季度同样出现较大幅度业绩下滑。
  不过,亏损额度最高当属冀东水泥(000401),2015年其亏损高达16.5-17.5亿元。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以及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状况不佳,导致区域市场需求低迷加剧成为亏损的主要原因。
  虽然水泥企业业绩出现大面积亏损,但2015年水泥熟料产能却同比增长2.2%,水泥行业去产能尚未开始。
  民生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严晓情认为,相比于钢铁、煤炭,水泥才刚刚过上苦日子。在行业税前利润率为3%的微利背景下,尽管水泥价格持续下滑,部分盈利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宁愿让出利润。而部分亏损的小企业还有现金流,尚未亏损至现金成本,不甘退出市场。
  水泥业苦撑12年销量首次萎缩多省推“清理计划”
  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项目清理有关意见》,鼓励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但从具体实施来看,政策落地效果并不如预期。“中央虽然政策频出,然而地方政府受GDP考核、增加政府税收和稳定就业的压力,主动去产能动力不足,况且水泥行业整体还在盈利。”严晓情对此分析。然而在中央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各地政府今年在去产能的执行力度上变得更加主动。
  目前,河北、宁夏已明确提出水泥减产目标。河北省长张庆伟表示,今年内将压减水泥150万吨。到“十三五”末,水泥产能将控制在2亿吨。而宁夏将利用2年减少产能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将从50%提高到80%。新疆乌鲁木齐则在今年初开始拆除8万吨水泥生产线。
  此外,安徽、山东、湖南、甘肃等也提出清理水泥“僵尸企业”计划。
  水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在亏损的“僵尸企业”退出时,严晓情建议,从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退出补贴机制,落实水泥行业失业人员安置。
  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待提高抱团或是未来趋势
  民生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增速持续下滑,按现有落后产能的标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有限,必须提高落后产能的界定标准。目前我国新型干法产能在存量产能中已达到90%以上,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更要严控新型干法产能的增加。
  同样持上述观点的还有宋志平。他认为,水泥行业去产能也包括淘汰富余的先进产能。
  而在淘汰产能的同时,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限产或许成为水泥行业2016年最核心工作。从国际经验看,解决过剩问题往往由大企业整合市场,增加行业集中度,让过剩产能退而有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
  1月25日晚,宁夏建材(600449)、祁连山(600720)、北新建材(000786)等8家上市公司发布实际控制人策划战略重组的公告,意味着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两大建材央企的重组进入实际操作层面。而在过去几年,中国建材已重组了4亿多吨的水泥,使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18%提高到现在的53%。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对此表示:“两大水泥集团重组将使整个水泥行业整合提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问题。”面临当前水泥行业的困境,“强强联合”或许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