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政策拓展与转换是关键 行业遏制跌价又是关键

更新日期: 2016年08月22日 作者: 乔龙德 【字体:
 
    今天会议上大家的发言都讲得很好,分别代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地方行办和骨干企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仅讲问题更重要的是讲了办法。参会的人很踊跃,这说明大家很关心现在的行业形势,都在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共度难关。会议的质量也是近几年效果最好的一次。
 
    从新疆的经验,到水泥协会拿到会议上讨论的去产能自己补贴等3个讨论稿,内容很充实,都紧扣主题,即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始终紧扣要害问题,改变了以往泛泛空谈、不接地气的会风。
 
    本次会议得到了工信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大企业的支持。宋志平、吕桂新、吕志坚、李叶青、徐德复和肖家祥同志都讲得很好,有高度和可操作性。
 
    一、新疆的经验
 
    我把新疆经验总结为三句话:行办协会主动作为,自治区政府敢于担当与鼎力支持,在新疆的大企业带头作出表率。他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怎么能够解决问题怎么来,道理服从现实需要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空谈,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其他省区域行办、行业协会应该认真学习借鉴新疆经验,学他们的精神,学他们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从实际出发,去产能有规定,防跌价有规矩,停止32.5水泥生产有措施。学不是光说,而是实打实地干。有了精神勇于作为,办法可以创造很多种;有了行业责任感,各种办法就会层出不穷。去年新疆区域水泥亏了16亿元,今天还是这个市场,上半年已经减亏50%,所以说主观作为一变,行情就变。从实际出发,敢于解决问题是新疆经验的核心。
 
    新疆经验的具体做法比我们一般的市场协调又深化了一步。他们把所有的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统一公布,并且按照当月市场实际需求组织现有产能合理错峰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行办和协会的工作也是面临阻力和困难的,但他们敢于去做,敢于提出办法,得到政府认可与支持。新疆工信厅的领导说得非常好,去产能关键在政府。没有政府推动,要解决目前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很难的,天山水泥和青松建化作为新疆两个最大的企业,发挥了区域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新疆的经验我认为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新疆经验是由行业协会和行办共同主导的,我们没有行业管理的职能,所以做不到。也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新疆市场相对封闭,外部输入产能的冲击很少,所以能成功。对此我也进行了思考,省级建材行办不止新疆一家,问题是你想过办法没有?坚持让政府支持了没有?敢于主动作为了没有?新疆水泥市场去年也是独立的,为什么还亏损16亿元,说明市场是由人的能动作为所影响的,工作到位了,肯定会起作用。我认为,各省区学习新疆经验要重点学习勇于作为的担当,学习政府协会企业一起,办法有的是,解决思想问题仍然是第一位,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敢于作为。
 
    二、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办34号文件
 
    今天大家都讲到了国办34号文件。专门针对建材行业发展单独出文件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之前虽然有过【2003】年41号文和【2009】年38号文,但讲的不仅是建材。这次专门针对建材工业发文说明国务院对我们建材工业的重视,难能可贵,文件切中的要害是建材的主要矛盾和瓶颈,给了我们方向上的指引,政策上的鼓励,工作上的肯定。去产能的方向目标和政策方法都比较清楚,对建材工业当前情况下改变状况,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作为国家的原则性、指导性、方向性、宏观性文件,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很多地方还缺乏操作性的内容,为此要落实好国办34号文件的关键是要创造性地拓展与转换政策,将其方向、目标和要求转换成可以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将原则具体化,特别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好操作、有效的政策,这是落实好文件的关键。要细分出哪些要国家层面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哪些是应该由省区市各级政府按照34号文件出台具体化的地方政策?哪些是协会和行办要做的?哪些是行业必须做的?都要一一理清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政策和要求转换成省区市政府的政策,这是成功的关键点,很多政策都是地方性的,把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文件,才能“去产能、调结构”。
 
    政府是关键,但这个关键是由我们行业协会和行办的主动作为促成的,所以我们自己的能动作为又是关键。行业的事情,企业的事情自己先做好,宋志平董事长刚才讲到,解决问题要生存发展靠谁?靠自己!这是把问题说到了根上。面对行业矛盾和问题,无论争取政府支持和解决行业无序跌价问题都要靠我们自己,自己救自己才是最现实和有效的办法。个别较大的企业在行业里没有起到好作用,不管他主观怎么想,客观上起到了扰乱市场的坏作用,他搞了半天也是亏损十分严重。要顾全大局,肖家祥、徐德复、吕志坚等同志,不怕困难,围绕行业的事情,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行业里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不鼓励这种精神,就要完蛋。
 
    落实指导意见靠拓展转换,扭转行业效益低下靠遏制无序跌价,这是两个关键的关键。
 
    三、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1. 统一认识。
 
    今天的统一认识,跟前期统一认识不是一个层面的,我认为从高度上、内在上是大不一样的。面对行业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不觉醒就要被时代抛弃。如果还各自为战,无序恶性竞争,行业就会夭折,所以认识必须要统一起来。行业的生死关头已经到来了,再继续新增产能和无序跌价,必然不能自拔。而要真正为行业、为企业的安全着想,共同保行业利益才能保住企业自己的利益。现在犹如一辆行驶在山沟山坡路上的汽车,一不小心把握不当就会掉到沟里。我们不能等到像钢铁、煤炭行业一样全行业亏损了再思考如何扭亏和安置职工,那样即使政府出手也难以挽救。我们前几年行业中的思想不统一,水泥产能客观上已经严重过剩了还要争论到底过剩不过剩?明明恶性价格战还要喊这是市场竞争?32.5水泥标准要不要取消不从根子上找结论,只是按需要讲观点等等争议已经被事实证明了。行业现在很困难,火烧眉毛了,到了行动必须统一的时候了。
 
    2 . 全面推进,多管齐下,以区域为主,整体突围和分兵突围齐头并进。
 
    全面推进政策拓展与转换,推动去产能、淘汰落后,坚决停止新建。全面推进行业自律,开展区域治理,遏制价格下滑,促进效益提升。
 
    多管齐下,向地方政府争取“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向国家层面继续申请专项补贴资金,制定行业去产能补贴资金;全面实施错峰生产,按市场需求依据产能组织有序生产;行业自律,既要坚决遏制新建,又要遏制低于成本价的倾销,组织对违规项目曝光,对继续新建产能的要以问责制追究其责任,推行区域治理与协调。
 
    以区域为主分兵突围。方式不拘一格,以区域市场,区域内的企业为一体,突破一省是一省,做成一件是一件,中心是“去产能”,遏制新增,推广错峰生产和价格合理回归。充分发挥区域内大企业、协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3. 这次会议后,各就各位。
 
    下午开始的分区域分组讨论要直奔主题,针对“去产能”、“增效益”的几项办法认真讨论与修改。新疆市场要先走一步,确保这次会后行业效益再回升,年底争取盈亏平衡。其他各区域,边拿办法边协调,要准备应对煤炭价格回升带来的成本增加。
 
    对34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分解,尤其把推动各地政策出台“去产能”的事作为行业协会的第一要务,把协调本区域的价格作为大企业的第一要务;中国建材联合会准备对国办34号文件提到的可操作的、需要转换和加工的内容一一分析清楚,具体加以推进。
 
    4. 下半年全行业要抓几件实事。
 
    第一,“去产能”资金补贴,向国家继续争取不放松。这次中国水泥协会提出的方案,在汇总会议讨论意见修改后要征得政府同意,争取年内推进。同时鼓励各地出台各种“去产能”补贴政策。
 
    第二,推进大企业之间产能置换和相互持股两个办法的出台。中国建材集团对相互置换产能拿出了自己的意见;海螺集团对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表了态度,表示赞成。两个办法进一步修改后,推动全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步伐。
 
    第三,联合会加强去产能的力度,会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将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职责拿出来,重组“去产能办公室”,专人专责,着力组织行业力量,对违规新增按34号文的要求进行查核、公示,对不符合条件的、矿山资源无法保证的进行清理;对环保不达标的、属于淘汰的进行核定、跟踪,把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严格起来,不符合的坚决不发许可证。
 
    第四,加快32.5水泥标号全部取消还是保留专用标准要尽快有结论。
 
    第五,按照六个大区,把各大区协调负责人的职责,各大区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市场的问题在大区解决,着力抓按市场需求组织错峰生产,科学评估和公布本区域内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组织降本增效与对标,组织遏制低于成本的无序恶性竞争;市场协调一定要到位。
 
    最后再次强调, 我们行业自己的问题一定要统一认识,自主自救地来解决。大家齐心协力行业是很有希望的,我们不要光埋怨或者说没有用的话,开会要解决问题,要求政府做什么,协会自身做什么,企业自己做什么。开会的价值在于有效果,少说困难多出办法,多团结,多协调,新疆会议要作为行业走出困境,改变自己的命运,换来更好的灿烂的明天的转折!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