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用辩证逻辑思维认识新业态 以问题为导向转换发展动能 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前进道路

更新日期: 2018年12月27日 作者: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 乔龙德 【字体: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国建材联合会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体会长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新征程,构建新时代转向高端发展的新蓝图,朝着超越引领战略目标奋勇前进。今年以来联合会先后召开了推进建材行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建材科教委2018年工作会议、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大会,进一步部署了建材八大产业打赢三大攻坚战和部署了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保卫蓝天的攻坚战,今天又召开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会议,月底还要召开第三届“走出去”发展大会。这些会议的主导思想都是一个,围绕转型向高端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新征程,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转换动能推动中国建材行业全面地步入新时代发展的新征程。判断与认识当前建材行业的业态,统一认识对于处在转型转折关键时期的建材行业尤为重要,为此我今天讲三个问题:
 
    一、建材行业新的发展形成新的业态并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但由于发展转换动能不足,原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1.虽然建材行业涌现了一批高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有一批产业的高端产品具有跨界发展的功能和用途,但是产业结构由于传统产业几乎普遍还在新增产能,因此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比例上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在传统建材产品产量增加,需求减少,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总体行业经济效益扣除不可比因素之后,多数产业实际是下滑的,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
 
    2.虽然全行业对产能严重过剩统一了认识,在政府部门的主导支持下也制定了不少原则性、方向性的去产能的政策,但由于缺乏细则,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去产能步履艰难。加之行业自律和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了某些产品的价格,行业整体利润提高了,从另一方面却又帮助了一部分相对落后产能的生存,本来已经有退出愿望和准备被淘汰的产能乘机与优质产品共存,打消了退出的念头,使去产能增加了困难。全行业主动退出或用政策淘汰的落后产能除被环保巡视硬性关闭外,其他的被淘汰掉几乎很少,目前多数情况只在停产、限产、错峰生产实行减量而从产能的状况看,整个行业结构并没有大多变化。
 
    3.虽然建材行业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开辟了发展路径、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形成了新的发展业态,包括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建材服务业、开辟产业园区、加快走出去发展等等,形成了新的发展业态,但是多数企业、多数产业仍然处于等待观望,嘴里喊着转型升级,心里仍寄希望于外部需求增加,由此等来的结果是需求减少,产能利用率下降,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滑,而且亏损企业、亏损额在多数产业增加,效益低下的矛盾没有改观反而加剧。
 
    4.虽然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引起了全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应用的比例从规划上有了明确,绿色评价、绿色标准制订已经起步。但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步伐提速,排放标准的提升,虽然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业距已有的达标和排放新标准越来越近,但多数产业的多数企业多数生产线随着环保总体要求的提升,距新的排放新标准距离没有缩短,反而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距离,使很多企业、生产线面临达标的艰难并有被淘汰的可能。
 
    5.虽然这几年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行业开展自律、治理与自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无序竞争、乱跌价行为,遏制了经济效益的严重下滑。并且在一些省或某些区域、有的企业集团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产能,统一经营,相互持股等各种有利于稳增长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新经验,但是多数建材产业行业自律尚未展开,既无自律条款又无自律组织,无序竞争不足为奇,他们在产能过剩面前只是消极地随着事物任意变化,跟着无序竞争的市场走,没有主动作为,在需求减少面前只能被动的用多销顶效益,用降价减效益,处境十分无奈,处处挨打。最可怕的是这种势头还在漫延,如不抑制,这种困境会加剧。
 
    6.由于主要的根本矛盾——产能过剩与补短板两大问题都解决得不太好,使原来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加剧。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下降更加加剧,而且新出现了大企业与众多小企业之间的差距更加拉大,大企业之间的差距更加拉大,两极分化加剧,区域之间,企业之间,产业内部之间,主导产业和一般产业之间的不平衡更加突出;使潜在的发展不充分和已有的产能发挥不充分双层叠加;建材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多层次多方面更加凸显,形成新业态形势下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纵观上述,从事物现象到本质,从事物发展逻辑根由与因果关系,用事物环境客观变化与主观能动的辩证思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会听到很多理由,但是要从关键的、根本的根源去追溯,其问题的本质是创新与动能转换之差别。凡是转型快、能上道的都是发展方式已经改变,动力已经切换,创新已经见效;凡是处在被动,只处在工作层面努力,缺源动力,一切的一切是思维方式陈旧,创新不够,动能转换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不创新就会被创新的社会所抛弃。经济发展方式变了,拉动经济的不是主要靠投资了,而是靠科技,靠创新驱动,换发经济要素效能,用现代的智能技术,用现代的信息手段提高效能与效率;今天的发展也并不是只靠企业领导人的决心和仅凭抓住机遇,而是要靠改革,摒弃旧的传统的机遇论,而要树立新的需求论。发展的思维方式、体制、机制、机构与生产力要素设置,要适应新需求、新业态,找到新的结合点,一切都在创新与动能转换中实现。几十年来一路靠外部拉动过日子,靠量的增长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理论上大家都这样讲,但多数人等待、盼望,靠外部改变命运的心态并没有彻底消除,由此造成了老矛盾解决不多,新矛盾日益突出,不平衡有了新的加剧,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就是我要用逻辑思维认识当前形势与行业业态的根由,否则埋怨多、困难多、原因多、道理多,找不到根由再多的道理也不解决问题。
 
    二、建材行业处在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期,传统产业量的发展到了顶峰期,补短板青黄不接进入攻坚期的三期叠加
 
    第一,建材行业最近几年由于一批高技术含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且有跨界功能的产品涌现,代表着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典范性的导向;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提升与运用融于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一批主要产业的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由此支撑起了一批产业和“两个二代”向世界领先靠拢与挑战;由于环保政策的鞭策和标准的创新提升,能耗排放指标出现了过去不敢想象的进步,水泥行业一批先进的企业提出了颗粒物排放每立方10毫克,二氧化硫排放50毫克,氮氧化物排放100毫克,有的超过了欧洲与美国的水平;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与融合,产业链、服务业、产业园区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的改变和效能的提升给建材工业增加了新的增长来源;中国水泥、平板玻璃产业技术装备的提升承担了全球工程建设项目的80%—90%。这些足以说明中国建材工业进入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期。这是值得中国建材人骄傲和珍惜的。
 
    第二,主要传统建材量的发展到了顶峰期。解放以来所有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各级领导人的报告都是以建材工业量的增长作为进步的支撑与形势分析的。几十年来一直以量的增长为标志、为目的、为自豪,但是从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产业产量和销售量开始下降。即使在少数地区,个别的产品有一定增长,但行业总量都是下降的。今年水泥产量9个省增长,22个省负增长;商品混凝土产量11个省增长,20个省负增长。在建材12个主要产业中今年前几个月只有防水材料增长20.04%,其他11个产业都负增长,在我们指望增长快的产业中,其中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建筑石材、黏土砂石、非矿等五个产业降幅都在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增速不足1%,2017年开始下降,建材出口受美国关税变化影响减少收入200亿元。从总体上看建材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有一定的增长,但若扣除水泥、平板玻璃和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因素,全行业利润下降了27%,扣除价格因素水泥利润下降26%,平板玻璃下降8.5%,商品混凝土下降18.7%。
 
    这里有几个事实告诫我们:第一,中国经济稳增长,连续30多个月都在6.5%-6.7%的增长,它稳就稳在结构调整的成效与合理性,在经济减少了对传统过剩产业的投资,也控制了过剩产业的增长,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高科技、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之后,作为过剩的原材料产业,如果不开发新需求和新产品,按原来的套路等着外部需求拉动,只能等着做减法,全国稳增长不等于所有产业稳增长,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今天,不会做加法,不开辟新需求,只能在量的顶峰期上往下降,这是转型滞后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事实告诫我们: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传统建材产品的量几乎都到了顶峰的平台,今年开始总体各产业都没有量的增长,过去几年我们只盯住水泥、平板玻璃产业产能过剩,忽视了众多产业的新增产能的继续,今天见了各产业产量几乎都在下降说明了整个以建筑业和刚性需求的原材料工业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量的需求明显开始减少。同时在传统产业需求减少的同时,各个产业的销售收入都在下降,这是告诫我们新兴产业、服务业、高科技、新品种的开发不足,弥补不了传统建材量的需求减少,建材行业总量将存在不稳。
    
    第三个事实告诫我们:建材行业的经济效益被一部分产品价格的提升所掩盖,如果这些产品价格不涨,全行业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是下降的,事实上亏损企业和亏损额都在增加,进而告诫我们稳增长必须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目前行业总体利润能基本稳住,但如果转型跟不上,还会有下滑的可能,这里告诫所有产业和所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新需求是稳增长的共同目标,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智能化和加快技术创新的成果的推广,同时在经营理念方面企业提高效能效率就要体现增加利润,不能把进步取得的效果只用在应对外部原燃材料涨价,外部涨价原则上应转到价格和成本中去,各记各的账。
 
    第三,补短板青黄不接到了攻坚期。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表明,建材行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建材新兴产业仅占到建材总量的14%,建材服务业仅占建材总量的11%,目前建材服务业中自身提供的服务只有8000亿元,由外部为建材行业提供服务的有2万亿元,看出建材服务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走出去”发展目前在国外的经营产值不到建材全行业的5%,承接的国外建设项目中,自身的装备在配套的装备中只有40%多点,还有半数以上项目的装备仍是国外的,在建材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达6000亿元,占比不足40%。
 
    在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等进展慢、比例少的同时,传统产业几乎都仍在新增产能,造成产能利用率年年下降,使本来结构不合理的建材行业,该停的停不了,该发展快的却跟不上。
 
    这里告诫我们的是:去产能推进慢,补短板步履艰难,结构调整与优化缺乏基本的支撑,行业转型升级和稳增长缺乏保证,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处在青黄不接时期,必须动员全行业努力攻坚。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一件事一个方案地实打实地推进。无论是去产能还是补短板都有政策、标准、资金、市场、应用等很多问题,如果就事论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总方针是改革找出路,总目标是转换动能,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去攻坚自身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三、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转换动能,寻找攻坚各种瓶颈的突破点,促进协会系统工作再提升
 
    在上述分析中列举了这么多的矛盾与问题,总而言之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有的是新的进步带出的问题,有的是进步暴露的问题,有的是老问题积蓄引发的新问题,有的是外部环境变化和标准提升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众多问题面前要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境界与思维方式寻找转换动能,从实际出发用改革创新牵动与化解各种矛盾;要树立行业兴协会兴,行业衰协会衰,行业兴协会荣,行业衰协会耻的担当精神,勇于改革,不回避问题,努力破解难题。当前从协会系统来说当前主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主义观点,解放思想,解放自己,大胆开拓创新。无论是新问题还是多年积累的老问题都没有范本,没有先例,也不可能有人送你一副良药,也不可能等老天爷发善心给你开设专用通道,一切问题的解决靠创新,找新的改革动力,找准新的动力的启动按钮,扭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根由,每个根由都系着解锁的钥匙,每把钥匙都有各自的功能特征,不同的功能特征都有各自的逻辑规律,只要我们敢于善于实践,事物的规律就会被善于实践的人们所认识与把握,一但人们认识了规律,遵循规律,难题与瓶颈都可以攻破。由此我们把当前的主要问题一件件梳理清楚,把矛盾点分析清楚,把根由认识清楚,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一件一件去攻克。去产能仅靠原则的政策规定与实施主体不明确是难以落地的,为此要制定细化出去产能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标准,尤其要定出能耗、排放的具体标准,进而找到被淘汰的对象(最近联合会、水泥、玻璃协会要向工信部提出产能置换、落后产能退出、淘汰三个层次的能耗、排放标准),进而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对象,推进实施主体的政府将淘汰任务落到实处。补短板不是一句口号它有四个基本要素,解决技术创新主体在企业且要有具体的项目和技术创新的目标;有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政府,但协会要提的出足够的理由,使政策支撑落在具体项目上;应用标准的制订协调责任在协会;投资倾斜与能否立项关键在项目本身,是否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实了,补短板才能实现协会组织的责任贯通在一切过程中。面对产能过剩和需求减少(顶峰期的已经到来),淘汰落后产能和补所有产业都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所有传统产业不能再新增产能,中国字头的各行业协会不仅要明确作出行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与遏制新增产能的规定,主动向政府部门争取对新增产能限制能源,对新增产能增加能源付费,控制能源总量,征收氮排放费,推行碳限额和碳交易,把不该发展而以增量为目的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关在门外,各中国字头的协会组织要推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减少企业数量,做出每年递减企业数量的目标与导向。各产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和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对于推进节能减排达标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产业协会和联合会在政府部门帮助下,制订新的排放标准,创新提升标准毫不手软,所有的排放标准不能以是不是多数企业能否达标为标尺,而以欧洲、美国世界领先水平为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各专业协会和省市建材协会可以借环保东风,可以大有作为。同时在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在项目列项、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各项措施中必须把握各产业的总能耗、总排放下降与绿色环保的进步要求相匹配,凡是继续增加能耗、排放总量的项目不再受理。对于面对行业产量减少,多数产业多数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趋势,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提升制造业水平,将智能化、信息化全面融入制造业,提高效能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并且所有降低的成本要作为增加利润,至于外部原燃材料等涨价要转嫁到产品价格中去;二是继续强化行业自律,防止供需减少导致无序竞争打价格战,发挥行业协调自律的作用,保证总的收入、利润在技术不断创新的前提下逐年增加;三是提升产品功能,增加深加工,增加扩展服务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转型升级中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逐一提出政策与规定,针对性地解决,对于整体发展中的问题,行业重要领域技术瓶颈按科教委会议精神在发挥科教委组织和成员两个作用中去突破,由联合会科教委跟踪实施;发展建材服务业“转型一批、延伸一批、示范一批”三个一批100个企业落地由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分别组织实施,具体由结构调整与发展部跟踪实施;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组织攻关一批、重点培育一批”三个一批100个项目落地由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由新兴产业发展部负责跟踪实施;“走出去”发展推动“独立投资一批、产能合作一批、中介服务一批”三个一批100个项目落地由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省市协会分别组织实施,由联合会国际合作部负责跟踪实施。三个三个一批300个项目首先抓住一项项落实,扎扎实实上心做,补短板就有支撑、调结构就会有实质推进。
 
    2.加强协会组织自律建设与推动协会系统工作合作推进工作。近几年来建材协会系统总体工作正在推上轨道,中国字头的专业协会尤其是各产业协会,从摸清家底、三类划分、制定“十三五”规划、制定“十三五”绿色生产应用方案、制定节能减排达标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各产业三个攻坚战、制订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行业团体标准的制订等,从协会工作的内容和应开展的层面基本全方位上手了,从工作来说做了不少,但关键是缺有独立能力,能做成事的人,因此在结果效果件件落地有待努力。
 
    各省市建材协会在围绕国办发[2016]34号文件贯彻转换政策,颁布行规,开展行业自律,区域治理,组织去产能、稳增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受表彰的10个协会都是在行业工作中取得成绩的省市协会,但是随着协会与政府脱钩,特别受协会干部来源与任职规定的限制,不少对行业熟悉,工作有责任心的老同志不再在协会任职,为此在组织上出现了实际力量减弱的状况。从全国省市建材协会来看协会组织和作用的发挥都存在着不平衡。
 
    因此造成了在行业形势错综复杂面前,在转型升级艰难面前行业协会自身的组织建设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提高站位,提高对接政府和党的组织部门的汇报交流的层次,争取协会机构独立、职能独立和人员配置的最佳方案,特别要力推有能力的当家人,有了一个好的协会当家人,人员不足和资源不足、资金不足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专业协会的组织要配备独立做成事的人员,搭建功能平台,增加服务功能。形成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结合的服务系统,既能为行业发展与治理理清方向、目标,制订规则,促进调整结构,补短板,又有个性创收,增加竞争活力和经济实力。
 
    二是创新行业自律内涵,不仅协调无序竞争还要协调引导区域产能联姻,要引导并推进产权置换,推进由产能联姻向股权整合发展,推进筹措去产能补贴资金,制定并推出落后产能退出方案,构建新的兼并重组方案。也可以推进同一区域内先进产能不错峰,落后产能彻底停产利益分享,发挥优势企业效能等等。
 
    三是开展协会系统广泛的多方位的联手合作,联手办会,联合召开共性问题论坛,组成共同利益的服务产业链,合作推进区域治理,共同搭建攻坚瓶颈的攻坚平台,开展提高智能化、信息化和商贸流通的业务合作。形成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内联手共赢,共创协会工作新局面。为我国建材行业全面转型高端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新局面而做出新的贡献。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