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转型是新的发展源泉和动力
——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2019年责任目标发布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目标发布会动员会上,我讲了对新时代的概念与明确站位定位,扭住主要矛盾和瓶颈,创新思维,拓展功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员会的指向是以定目标、定问题为切入点,明确通过创新实现目标。经过20天的准备,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动员会的要求都已经制定出新的目标和新的设想、新的认识和举措。总的来说,大家工作认真程度在提高,思想站位在提高,办法和路径一年比一年宽,虽然存在着相互之间认识上和目标之间的不平衡和差异,但总体都在提升。这次目标发布会对于联合会系统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奠定全年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和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是一次有力的促进会。
一、对联合会系统现在的站位及现状要有新的清晰的认识
动员会上我讲了对新时代的认识。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目标、伟大光荣和艰巨任务是融为一体的。犹如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伟大的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的目标十分伟大,一大批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肩上的担子非常艰巨,但他们造就了一个伟大崭新的时代;再如改革开放初期,既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活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的阻力,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家们承受着阻力、压力,顶着随时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排除万难造就了新中国崛起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响亮地喊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明确了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时代目标越伟大,奋斗的人们肩上的任务越艰巨,我们即将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新时代不仅是自己的国家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时代。
生在伟大时代,处在伟大时代,为伟大目标奋斗的人们自然也无上光荣。在这里用伟大时代做背景,其目的是要让联合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正确站位,正确定位,思想行动全面走进新时代。
对这个新时代要有新的认识,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切入点和定准位的基础。但是光有认识上的定位与站位,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不清楚的话要跟上大趋势,跟上新时代是非常难的。从联合会系统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看,有进步,有发展,有提高,有变化,但放到大环境中去比较仍然属于缺功能,缺竞争力,缺影响力,缺经济实力,缺引领能力的“五缺状况”。
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单位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有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具备了,自己跟自己比经济增长比较好,多数单位已经进入第二个翻番了,但是缺发展壮大的主营业务,缺发展的路径和渠道,缺发展的思路与办法,缺发展的人才,由此放在大环境中看就缺影响力和带动力,能够体现与新时代同步的动力和支撑点都不足。
在改革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阶段提出的用工、用人、分配机制的改革从形式上到实际已经基本被大家接受与采用,但二三十年前多数单位已经这样做了,管理制度的改革从形式上多数已按企业化的要求进行过一二轮的调整与改革,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已经进入到靠市场和已有的功能相结合,在一些直属单位的二级机构已经开始独立成本核算和独立经营。但是从总体上看经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只是停留在国家改革要求初期阶段程度,停留在一些容易解决的浅层次、低水平上进行,真正的所有制改革几乎没有突破与推进,对生产力促进作用最大的按贡献和业绩实行分配的生产关系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端掉了旧的大锅饭又锁定了新的大锅饭”;严格的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与执行;用智慧,靠才能,利用社会知识才能发展与挖掘潜能的机制还不太善于运用。一些深层的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既没有从体制突破又没有从机制突破。动力转换还没有能动地转动起来,因此容易做的事基本都已经做了,难做的事情不敢想、不敢做影响着改革深入和生产力的挖掘。
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这几年联合会系统争取政策,靠政府出台政策之机,凭借行业平台做了一些引领行业发展的工作;靠行业协会的牌子与自身的位置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在行业的统一部署下带动多数协会组织做了行业发展规划,摸清家底,开展去产能淘汰落后,开展节能减排,制订协会社团标准等做了一些引领行业发展的工作,但是真正有主动意识、有主导的发展理念,领航行业的行为并不多,能够超前领跑的谋略和智慧并不多,跟跑的比领跑的要多得多。虽然大家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协会必须引领才有地位与作用的道理,但真正有引领本领,能自觉引领的能力和有引领能力的人才都严重不足。由此很多行业的老问题还在积累,新矛盾突破不力,行业的引领作用还在实践挑战之中,不少同志担心一旦引领到不了位,行业协会就会脱轨而失去发言权。
在党建工作方面,大家对加强党的领导认识比之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党组织的职责也逐渐得到建立与明确,有关加强党建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都有所加强。“三会一课”、党组织负责人述职、民主生活会都认真地开展,从认识和活动上明显得到了加强。但是就党建来说多数停留在开会,学文件,组织学习的层面比较多,按要求走程序的多,应对巡视和检查的被动式工作的多,联系本单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三重一大”走形式的多,提升水平提升责任少;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大家都会说,但具体对应的内容和对工作的提升不够明显,党的领导加强之后,与履行行业职能,社会团体体制的制度之间如何处理,哪些交叉都尚未清晰,往往会造成顾此失彼。
如果我们承认和同意联合会系统目前处在这种状态,那么就看出了我们与新时代目标的差距,就会找到新的目标和任务,所以认真分析自己的现状是定好位的开始(即定准位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必须找到自己在哪里),也是制订新的征程的开端。
二、必须推进十大创新与转型
1.创新商业模式,实施经营方式转型。
整个建材行业的多数产业、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都是单一产品为载体,缺乏连体、配套、集成,在市场配置中缺乏组合权、话语权;联合会系统的服务与经营模式基本是行政管理加市场牵引,商业模式往往脱离需求和市场变化,以主观牵引为主,市场牵引的少,往往在原框架基础上打圈圈,以自己的需求发展自己,既缺乏发展的目的性,又缺用户的真实需求,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第一、产品第一、以我为主中心、坐等市场用户上门的经营模式,严重地威胁着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权,使经营显得十分被动,威胁着行业的地位与影响力,进而影响产品销售与需求的衔接,从坐等式发展来说严重地影响着联合会系统自身的发展。
为此,全行业必须树立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引向建材产品和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合一,产品销售组合、集成、配套发展;制造业延伸服务业,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市场配置权;联合会系统必须改变画地为牢式、坐等式、单打独斗式、只求生存式、有什么条件发展什么的以主观意志为主导的经营方式。所有的经营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摆在市场需求中构建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
2.创新发展体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单一的所有制体制,单一的以我为中心的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单一的凭老祖宗划定的业务和圈定的功能为发展目标是联合会系统发展路子窄,规模小,作用和影响力不足的主要根源。由于满足于这种非常有局限性的发展模式,往往只凭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不善于与他人联手合作,不愿意迈出大门借人、借力、借脑,不善于运用已有的功能、自身站位的影响力扩展新的发展,也不善于运用行业性组织的纽带作用去组织资源,往往圈定在能做什么做什么,有多少人做多少事的圈子里,思想不创新,模式不创新。在联合会系统的资产中,其他单位的资产很少,行业外的资产几乎没有,联合会系统资产在外的也几乎没有。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资产,混合所有制、股份合作与其他经济模式也几乎没有。
市场化程度从所有制体制中看出是明显不足的,即资源只在内部配置,自己配置自己,这是制约发展的体制原因。为此,联合会系统要倡导股份制相互参股,要善于向行业、大企业合作参股,尝试模拟员工持股,在一些新开设的业务中尝试骨干持股,把发展方式建立在市场化为导向的新需求的支撑点上。
3.创新思维方式,促进工作方式转型。
创新思维首先明确站位与定位,明确新时代肩负的责任,明确设立这个协会、这个单位、部门的目的和作用,只有找准时代的任务,找准了设立本单位、本部门的初衷。只有站位高了,目标有了,思路才会宽,思维才能新。只抱住没有标的,没有与行业发展目标挂钩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所谓为行业服务的理论已经占不住理,站不稳脚了。只抱住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所谓的经验,不提升能力与水平,没有新知识不可能有新思维,没有新思维就不能驾驭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只守住现有的体制构架,只守住现有的摊子和现有的人才结构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了,也承担不了不断提升的目标任务了。只守住已有的习惯的布置、检查、考核的工作模式,不去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不创新工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的要求了。
为此,创新思维方式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拉到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定标的,而不是以现状思考未来;创新思维方式就是要把发展的目标和组织实施方式建立在运用新知识、新模式、新手段、新机制、新的思维框架内,而不是凭自己头脑固有的想法重复复制;创新工作方式,改变泛泛布置工作,泛泛提要求,泛泛检查,泛泛汇报层面,而要有明确的标的,有操作落地的实施路线图,要有与任务紧密挂钩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4.创新以产品应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促进产品应用方式转型。
长期以来建材工业各类产品的发展一直立足于技术开发与进步,有什么技术开发什么产品,以经营者的选择发展产品,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产品开发经过批准后使用也是通过计划供应进行分配的。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产品使用者是主导产品发展的主体,由此过去在产品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并占有优势的建材行业,往往忽视了市场的需要与变化,轻视产业链下游的需要与有关使用规则,往往忽视了下游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忽视了下游产业提升变化后的新需求,造成一些新产品进不了下游应用的设计规程,一部分传统产品适应不了建筑工业化、产品装配化的新需求。造成了新产品开发不足和已开发的新产品没有市场的短缺和剩余共存的不良局面。
为此产品研发要站在应用前沿,不仅技术可行而且应用有渠道,产品形成之前向产业链下游和应用设计部门合作与沟通,产品形成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技术和工艺是否可行,还要注重下游应用,使其有市场可选择;任何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制定政策和争取出台政策时建材自身不能独来独往,要与应用领域和制定应用规程单位联手合作,否则建材行业产品发展的主导权将会逐渐失去。一旦产品发展的主导权丧失和上面说到的市场配置权丢失,整体行业发展就会像拦腰砍一刀,两头不连接。
5.创新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型。
由于上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将肩负行业科技进步的组织由从属于行业变为从属于企业,行业需要的科技创新目标,往往与管理科研院所的企业的科技进步定位不在同一规律层面。所以行业需要研发的重点领域没人研发,从属的企业又不可能什么都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能量释放不足。加上体制改革后行业科技教育系统的工作由于联合会科教委的定位不清晰,长时期处于科技创新的边缘,由此行业向高端发展的领域、顶尖技术、高科技领域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科技创新的目标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系统,使行业科技不再领跑而只在被动地跟跑。
因此,联合会要承担行业科技创新的谋划及组织协调推动者的角色,做出核心技术、高端技术、跨界发展的科技创新目标,用市场化机制将隶属分割的科技体系用市场机制连接;用市场化的办法按研发项目订制式选人组织攻关联合体,以科技成果为牵引,实行有偿转让,使科技成果向规模化发展;要形成靠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争取一批高端技术列进国家科技项目,靠央企和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扩大中国创造的产业并推进规模化,靠科教委的组织功能和专家个人的能力突破一批新技术瓶颈,使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做出支撑。
6.创新管理体制,促进经营机制转型。
联合会系统无论是真正的事业单位体制,还是名义上为事业体制实际不是事业体制的组织,以及名义上是事业体制,实际上即将与事业体制脱钩的社团组织,尽管过去已有一些机制的创新与调整,但管理根基、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占主导,这几年虽然强调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但由于不彻底管理制度多元并存,有的管理系统三不像。
为此,要将企业化的管理作为主导和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管理,事业单位的政策通道目前仍然要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报表要继续报出,但思想上管理机制上都必须按企业化管理,凡是在用工、用人、分配、干部选用与晋升、指标确定、标的考核等所有的领域都全面采用现阶段大家共同的最先进的企业制度,最有效的考核机制,全面推进划小核算单位,摒弃大锅饭,全面推进各个经营环节的独立核算,把多余的人,没实际成效的事情都挤出来,形成竞争的机制与氛围。
7.创新标准制订体系,促进标准制订转型。
过去标准制订只作为能否进入应用的标准,即产品等其功能、质量、寿命是否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尺。今天的标准制订不仅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而且要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成为去产能、补短板的引领手段,成为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标准的功能与作用的改变,促使标准制订的目标要调整,标准自身要提升,落后的标准要淘汰。更值得注意的是标准不能跟跑,要领跑,要引领空白、短缺、高端、跨界发展的产品,特别要跟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根据与国际领先并跑的需要,标准制订不仅在国内引领行业发展,而且必须要走进国际市场,中国的建材工业要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如果在国际上没有中国标准,如果多数国家不认可中国的标准, 中国标准没有话语权,那等于“走出去”缺条腿,超越引领战略得不到国际认可。因此,标准制订目标定位要更新,覆盖范畴要扩展,各产业标准组织的职责要调整,使之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相匹配,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
8.创新政策内涵,促进政策导向转型。
过去几十年建材产业政策的制定基本集中在“一个控,一个限,一个减”。以解决发展的量为主导,而且切入的范围只是在若干产业。随着建材产业都产能过剩,政策制订不能只在少数产业展开,随着高质量发展和当前三期叠加的现状,政策的制订不能停留在粗放简单的控、限、减的层面。
第一,创新政策内涵,政策研究要前移,不能只跟在问题后边转,导向去产能必须有细化的、有好操作的、可对号入座的政策规定,导向新的发展必须符合有市场,有需要,具有绿色低碳、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工艺、新产品。
第二,政策转向扶持和惩罚双轨启动,要善于运用经济杠杆,借用税收、金融的力量实施扶持新兴产业,关闭淘汰落后产业,即不保护落后,又要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更要符合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需要。
第三,政策创新的主体必须服从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兼并重组、关停落后、减少企业数量作为主攻的目标和制定政策的主要任务。
第四, 创新政策体系、政策制定要靠政府出台调控性、强制性政策,行业协会出台导向性、引导性、标准性政策,有关区域企业间共同联手制定区域自律政策,做到多轨齐下,多层次推出促进结构调整。
9.创新协会之间联手合作方式,促进协会工作向市场化转型。
在目前的架构下,建材系统的协会组织之间工作方式和合作方式不外乎行政管理加“哥俩好”,再加共同利益结成的合作,充其量是一种行政加协商加利益的计划经济加友好型的合作模式。脱钩后从属关系将革除,在新的体制格局下,协会之间联手合作应在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统一目标下,共同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共同目标,共同实现建材行业的美丽建材员工富裕梦的共同目标,作为联手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基础;其次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前提用市场化机制,公平的原则联手合作,相互以固定的股份制合作或一事一议的协议制开展合作;有偿有价的合作和无偿相互提供资源相结合。
只有将各自的功能转化为实用价值,各自的擅长和优势形成了,各自内部工作规范了,市场化联手合作才会有基础,转型才能有基础。就目前情况下,专业协会独立开展工作也很难,所以脱钩的第一个任务首先要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否则联不上,合作不了,在这方面要创新出一套有用的联手合作模式。
10.创新党建工作系统,促进党建工作方法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联合会系统加强党的领导的认识不断提高,党领导一切,从严治党的宗旨深入党心,深入人心。维护与执行党中央的权威决策部署的认识和自觉性不断提升。党内学习,“三会一课”,党组织的职责与制度建设,民主生活会的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但是党建工作仍然还有很大差距,只满足学习,满足规定,满足活动形式,还不足以说明已经真正加强党的建设了。加强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怎么建设,建设什么,建设后如何发挥作用。
第一,党的建设要解决信仰、目标、方向、道路问题,如何树立共产党人的时代价值观,即解决好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共产党员的奋发精神树立了没有?党员的思想家底都不清楚的党组织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去铸造灵魂。要用党的宗旨,党员的标准,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自己。
第二,要解决加强党的领导问题。党的领导对应方位,领导对应事项,领导对应制度,加强领导要体现出坚强。
第三,要解决发挥党的领导在一切工作中的作用问题,本单位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在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对应的内容和发挥的作用。
为此要构建一个党建工作的系统工程,明确把方向的政治任务所对应内容;明确管大局的根本任务所对应的内容;明确保落实的基本任务所对应的内容。要做到四个始终,始终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拿出自己的贯彻措施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在本单位一切工作中,党组织把解决本单位党员和本单位发展改革中的一切问题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任务;始终把建设好党员队伍,发挥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作用作为履职的基本职责;始终要有清醒的严格的组织纪律,重大事项及时汇报,班子内成员的思想行为不轨必须汇报,贯彻性、委派性、分管性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其取得成果与存在问题必须汇报。党建工作系统最终形成包括三大任务、三个对应、四个始终、五个明确、六个结合的“三三四五六”系统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真正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总之,今天讲十大创新与转型是针对2月28日目标发布动员会上提出的任务,针对这次目标发布中大家提出的目标任务怎么去完成而提出的。因为不创新,不转型,单靠认识和态度是无法获得动能转换的,缺乏新动能不可能实现新的目标。只要创新到位了,思维方式变了,一切办法都会创造出来。
任务十分艰巨,今天会后联合会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要将各单位目标发布会上提出的目标进行梳理与汇总,对应出12项任务中该承担与明确的任务是否已经都承担了,对应出各项工作目的和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了统一的要求,然后该肯定,该补做的一一明确,并将汇总情况提交联合会会长办公会审核。
行业工作中任务很多,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去产能,用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是重点,用“两个二代”的经验武装与提升本产业做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是重点,打好大气污染的攻坚战和实现2019年经济稳增长是重点。直属单位扩展服务功能,增加主营业务,形成规模、竞争力、影响力是重点,全面走上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是重点,打好人才攻坚战是重点。联合会本部和分会要提高站位,广泛联系企业,促进行业去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有新的突破是重点;产业链、平台企业化经营独立核算全面上轨道是重点;提高做事的成功率,抓典型接地气,独立做事,做成事,提升知识和能力是重点的重点!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