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十五”期间浙江省水泥工业的现状分析和所制定的发展目标

更新日期: 2005年09月23日 【字体:
    一、浙江省水泥工业的现状
 
    (一)现状
 
    水泥工业是浙江省建材工业的第一大行业。浙江水泥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较为缓慢,80年代初全省水泥产量仅200万吨,经过“九五”的积累,特别是“十五”前二年的快速发展,使全省水泥工业的经济总量发生了突变,近年来,连年以15%-30%左右的增幅刷新历史纪录。2002年全省水泥工业总产量达到了579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全国水泥产量7.5亿吨),居各省排列第四位(山东8239万吨、江苏6036万吨、广东5989万吨、河北5782万吨)。全省水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利润8.8亿元(占全省建材行业的47%)、税收10.5亿元(效益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全省有水泥机立窑415台,新型干法窑27台,在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约40台,其他旋窑约30台,全省水泥生产能力达7000万吨。预计2003年有16台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2004年有16-20台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将新增新型干法水泥2500万吨。规划到“十五”末,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将达到4700万吨,占水泥总量的60%以上,投资总额100亿元以上。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程度大为提高,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近几年来,结构调整形成的以新代旧和削减落后产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10万吨,少用煤炭资源约26万吨。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省水泥工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未根本解决,机立窑生产能力仍然较大,由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统计,我省目前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查企业的机立窑还有415台,总生产能力仍有4500万吨。在“十五”期末,如果要实现我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60%的要求,根据我省市场水泥年需求量7700万吨计算,还必须再淘汰机立窑生产能力1500万吨,并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发展达到4700万吨。如何进一步加快淘汰机立窑和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的速度,仍然任重道远。
 
    2.水泥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集中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技术结构和企业规模还未达到最佳状态。近几年来,我省建设的新型干法窑大部分都是日产1000吨至1500吨的生产线,日产2000吨规模的只有8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生产线今年才有突破,大型和特大型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偏少。全省企业平均产能规模虽然超过20万吨,但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遥远。如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400、600和175万吨。2000年,世界十大水泥集团之首的瑞士霍德班克产量为9540万吨,之尾的西姆珀公司也有1840万吨,目前,重组合并后的欧洲拉法基公司的产能更高达1.47亿吨,几乎是我省总量的3倍。
 
    3.石灰石资源开采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省绝大部分水泥企业,包括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都不具有自备石灰石矿山,矿石供应主要靠民采民运。由于矿山开采缺乏统一规划,开采方式落后,石灰石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矿山资源利用率不到70%。由于我省石灰石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水泥企业的石灰石资源供应从长远来看面临着无米可炊的危险境地。
 
 
 
    二、浙江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省水泥工业形成一批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国内重要的水泥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水泥先进制造业基地。
 
    根据目前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十五”末我省的水泥工业发展目标为:
 
   1.水泥产量:预测7700万吨(原规划5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4700万吨(原规划1250万吨)。水泥散装率:54%(原规划38%)
 
    2.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期内继续压缩机立窑水泥生产能力:1500万吨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60%以上(原规划25%)
 
    填补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空白,新建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以上企业的平均规模:35万吨
 
   “十五”期内培育2家规模在6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3-4家规模达到300?600万吨的水泥企业集团。
 
    3.清洁生产的目标
 
    所有水泥企业粉尘排放全部达标,减少粉尘排放量20万吨。开发低品位原燃材料及城市、工业废渣利用技术,发展绿色建材,建设花园式新型水泥企业。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新型干法窑吨熟料标准煤耗:110千克
 
    新型干法窑水泥综合电耗:90千瓦时
 
    新型干法窑全员劳动生产率:4000吨/人?年
 
    (二)拟发展的重点产品:新型干法水泥。
 
    (三)拟引导布局的重点地区:金华、衢州、湖州。
 
    三、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坚持合理布局和优化结构的原则,加快熟料基地建设
 
    调整后的水泥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我省水泥工业的布局原则:坚持以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扩建为主,优先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限制发展日产2000吨以下熟料生产线,严格控制新布点水泥项目,禁止在风景旅游区内以及民居、村庄等环境敏感区域附近新建水泥生产项目。根据我省石灰岩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浙赣线以北为主的状况,在靠近石灰岩资源集中分布区域附近布置建设水泥熟料生产线,培育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距市场较近、交通便利地区适当建设水泥粉磨站,以利用当地工业废渣和其他可利用的混合材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我省的石灰岩资源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1亿吨,经初步调查测算全省的石灰岩储藏量达到200亿吨左右。根据目前我省石灰岩资源的分布条件,衢州的衢江区、常山县和杭州的建德市及其周边邻近市县,是我省水泥工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布局应主要考虑的地区;长兴、富阳、诸暨等地可为近期考虑适当发展的地区;其他接近市场的嘉兴、宁波、绍兴、台州、温州等地区可考虑建立一定规模的粉磨站。
 
    根据我省目前的资源、市场、运输等综合发展条件情况,今后我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要把握好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布局上,坚持在石灰岩资源集中分布地区建设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离石灰岩资源地较远、离市场较近的地区适当建设水泥粉磨站的原则,重点扶持衢州、建德、长兴、富阳和诸暨等五个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今后水泥项目的审批要严格按照这一原则,集中力量建设我省熟料供应基地,按照规划的要求把基地做大做强做实;二是在规模上,基地建设以发展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主。重点支持在熟料基地规划区内建设日产5000吨熟料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十五”期内初步考虑的有9条生产线:常山1条、建德3条、富阳2条、长兴3条),促进我省水泥工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在发展速度上,要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基本相适应。一方面必须严密关注市场需求的发展,保持清醒头脑,适时调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立项和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企业更要谨慎决策,增强风险意识,防止投资失误。同时,要不断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确保我省的水泥工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二)支持水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促进水泥工业集约化生产
 
    目前世界水泥工业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在生产技术上,新型干法工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最大的窑型已达日产1.2万吨;二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世界十大水泥公司的平均产能为5300万吨,最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发基公司产能达到1.5亿吨以上。国内水泥企业也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2年安徽海螺集团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今后,随着不少跨国水泥公司进入国内建厂以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崛起,水泥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只有具备规模、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我省水泥企业必须自觉顺应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改变经营理念,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或兼并,以集中各企业资金、资源、市场优势,形成跨地区、跨企业、跨所有制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真正做大做强我省水泥工业。
 
    (三)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性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
 
    今后淘汰机立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产业政策控制。严格水泥生产线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制度,是执行国家水泥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审批的目的:一是为了调控建设规模,杜绝落后工艺生产线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生;二是为了水泥工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矿产原燃材料、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工业废渣等各种资源,达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相应淘汰机立窑,达到总量调控,防止水泥总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四是鼓励支持大型的先进生产线的建设,通过国债、双高一优、国产设备退免进口税等政策支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今后在新线项目审批时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上大压小,项目立项前企业或当地政府必须按要求承诺淘汰机立窑生产线,同时要按照全省和当地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合理规模,防止新一轮更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发生。
 
    2.经济手段限制。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免税政策优先向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倾斜,逐步缩小机立窑企业的优惠政策享受范围。为了使水泥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正确地引导水泥行业的发展,省经贸委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凡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水泥企业原则上不再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①规模在年产15万吨水泥及以下的机立窑水泥企业;②水泥机立窑直径在2.6米及以下(设计规格)的生产线(企业);③在申报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或水泥粉磨站项目时承诺淘汰的机立窑生产线(自新项目投产之日起);④国家、省以及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明文要求限期淘汰的水泥生产线。另外,发生环保事故或在例行环保检查中受到处罚的水泥企业,以及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的水泥企业,原则上2年内也不予资源综合利用认定。
 
    3.消费市场抑制。2002年11月,省经贸委会同建设、交通、水利厅联合发文规定,各类建设工程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重要建设工程、城市住宅工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各类大、中型水坝、桥梁、隧道(洞)、涵洞、水闸和采用水泥修筑的高等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路面、各类大、中型建设工程的基础和结构部分(包括大、中型工程所使用的承受荷载的预制构件) 必须使用回转窑水泥。以上规定已在我省水泥市场中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这一规定的深入贯彻,机立窑水泥的销售将日见其难。
 
    4.法律法规禁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支持环保部门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关停。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对城市、风景旅游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影响景观、污染环境的机立窑企业实施关停。
 
    5.行政措施遏制。利用水泥生产许可证手段,在水泥生产许可证申请、审查、发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国家水泥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规定,所有新建、技术改造的水泥生产线在投产后三个月都必须申请水泥生产许可证审查,最迟不得超过半年。新建和技术改造的水泥生产线生产工艺设施必须和水泥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方案审批文件一致,企业在申请许可证审查时必须按照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产业政策,提供履行压小承诺的完成拆窑证明。
 
    (四)鼓励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我省水泥产业
 
    鼓励企业到省外发展水泥工业,这条路子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全国来讲,新型干法水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水泥工业既是资源依赖型行业,同时又受到水泥运输半径的限制,只有走出去建厂,尤其是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我省的水泥企业,一直以来比较重视水泥技术的提高,在水泥生产上具有产品能耗低,熟料质量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经验,加上我省民营资本雄厚的优势,完全具备了跨出家门,出省、出国发展企业,参与大市场竞争的条件。我们提倡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水泥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利用自己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营销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投资办厂,有条件的更可以到国外去投资,发展成为跨省、跨国公司,做大做强我省水泥产业。通过向外投资办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省民营资本的作用,企业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加快当地水泥工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获得多赢的效果。
 
    (五)大力发展水泥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的整体水平
 
    我省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任务,要求水泥工业必须迅速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其设备的升级换代是基础。我省水泥装备制造业历来是我省水泥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弱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还是空白,离我们建设水泥强省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今后,随着国内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全面启动,水泥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因此,要积极支持水泥机械制造企业与国内、国际具有实力的水泥机械研究设计单位合作,与生产制造水泥机械的大公司、大集团联合,抓住机遇,跨越式地提高我省水泥机械的生产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我省水泥机械制造业,增强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后劲,促进我省水泥工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加强石灰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省石灰岩资源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地区。根据我省石灰岩资源的分布和消耗情况,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石灰岩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投资者对大型、特大型石灰岩矿山建设,培育和形成几个大型石灰石供应基地,优先保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资源供给。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采用先进开采技术进行改造,对石灰岩资源实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分级开采,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一些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安全设施不到位的小矿山要依法整治,为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做好资源保障。
 
    (七)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水泥工业要求的人才队伍
 
    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人才,特别是招聘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二是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办好职业技术学校,搞好职业技术培训,为水泥工业造就和输送有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工人;三是做好在职职工的再教育,使企业在职职工尽快掌握现代水泥生产技术,以适应我省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既要解决目前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大力吸收各类人才,又要注重人才结构合理化,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技术型与管理型相结合、战略研究型与实用型相结合、开发型与应用型相结合、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要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
 
    (八)强化产业、技术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除了要坚决贯彻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以及有关规定外,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掌握各项政策的贯彻情况,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根据水泥工业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适时发布产业指导意见进行调整。做好当地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是规范当地水泥工业发展,进行水泥工业合理布局的一项基础工作,各有关市、县应予以充分重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全省水泥工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好当地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指导当地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