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片面追求规模 水泥业整合加剧供求矛盾

更新日期: 2005年10月31日 【字体:
    2005年水泥行业风云突变,全行业前四月累计亏损达0.77亿元。众多专家呼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黄金期来临,整个行业面临“大洗牌”,何去何从是摆在众多水泥企业面前的严峻抉择。
 
    来自上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把水泥企业逼入绝境。为突出重围,大型水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兼并重组的扩张之路。专家表示,由于水泥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双重影响,需求不会像普通消费品那样随着价格下降而上升。在产业整合时期,企业不失时机地采取规模扩张战略有它的合理性。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认为,在产能明显过剩的环境下,优势企业擎起价格大旗从客观上可以起到淘汰落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改变我国目前水泥企业数目多、规模小、效率低的产业布局状况是有好处的。
 
    “现在,水泥行业排头兵企业安徽海螺水泥已经兼并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家企业。”海螺旗下某小水泥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海螺通过近几年的收购、重组、扩建等方式,已将产能扩张至近6000万吨。
 
    据记者了解,拥有35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规模仅次于海螺的山水集团也将加大力度开始并购重组进程作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无独有偶,国内产量排名第三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开始在并购重组的道路上大展拳脚,仅2003年年底收购苏州金猫水泥有限公司和2004年4月点火的阳新一期日产6000吨项目两项就增加年产能400万吨,使公司产能扩大近一倍。
 
    中国水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8月份普通硅酸盐425水泥价格332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63%,而6、7月份的价格降幅达到20.03%。最具戏剧性的例证莫过于,在全国范围内,华东地区水泥价格下跌幅度最明显,而上述地区正是大型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的重点地区。
 
    那么,水泥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究竟能否帮助行业度过“冷周期”,走出困境,答案似乎并不十分肯定。
 
    专家分析认为,大企业的并购重组导致水泥市场重叠现象严重。华东地区新增产能一年内就有5000万~6000万吨,这让华东地区产能迅速扩张到1亿吨左右,事实证明,这个地区的价格下跌也是最严重的,最大跌幅达到每吨200元左右。
 
    人们期望通过企业的区域整合来改善水泥行业赢利状况的初衷并没有完全实现,只不过原来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竞争,转换为大企业集团之间更为激烈的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产业全面洗牌过程中的市场也必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毋庸置疑,时下正值水泥行业区域整合的绝佳时机。在水泥行业区域整合风生水起的浪潮之中,专家提醒,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未考虑市场容量及结构的变化,那么,规模扩张的结果只能是加剧市场竞争,并最终损害各方的切身利益。因此,处于风头浪尖之上的水泥企业,切忌头脑过热,当务之急是避免整个行业扩张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减少大规模重复建设。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虽然产业调整的阵痛在所难免,但将成本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才是最优选择。对于当前苦苦挣扎的水泥企业来说,只有抓住机遇,苦修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突出重围。
 
来源:中国机电企业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