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干法水泥“叫板”时机成熟

更新日期: 2005年12月12日 【字体:
    时下十分流行PK这个字眼,如将其套用于水泥行业,当前正在上演新型干法水泥“叫板”落后立窑的PK大战,而且激战正酣。
 
    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淘汰立窑是国家对水泥行业实施的一项长期政策,是水泥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新型干法水泥在生产效率、规模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比立窑有着绝对的优势。据了解,经过“九五”、“十五”期间不断的技术创新,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已形成700~10000吨/日生产线系列,新型干法技术替代立窑水泥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新型干法水泥的运行成本逐步下降。资料显示,我国新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与十年前投产的相近生产规模生产线相比,热耗下降5%~10%,电耗下降10%~15%,年系统运转率超过9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新型干法水泥的单位投资大大降低。资料显示,2500吨/日、5000吨/日干法生产线吨投资分别由前几年的900~1000元下降到目前的200~250元。
 
    第三,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设工期大为缩短。
 
    新型干法技术已成为投资者和生产企业的香饽饽。据了解,目前海螺、三狮和红狮等国内知名水泥生产厂商均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技术,年产量已达到1500万吨。
 
    资料显示,新型干法水泥产量2004年已占全国水泥总量的33%。据中国水泥协会不完全统计,到“十五”期末,还将有24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使用,熟料生产能力届时将占到我国水泥总产量的40%以上。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水泥行业在资金上的投入是不足的。由于历史的原因,2004年我国落后的立窑水泥产量已接近6亿吨,超过世界水泥总产量的1/4强。
 
    数字水泥网高级顾问孙钤认为,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还需要做大量工作。首先,新增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虽多,但相对于新增的总量而言,企业规模优势并不大、集中度不高、布局相互交叉、市场定位无序等问题依然存在;其次,企业存在跟风上项目的盲目性;再次,业界内外对当时水泥发展的形势估计不足,对民间资金投资缺乏导向和管理的经验。
 
来源:中国工业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