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山东水泥产量突破亿吨后的思考

更新日期: 2005年12月13日 【字体:
    □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办公室主任 王福江
 
  2004年,山东水泥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全省生产水泥1.24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占全国水泥总量的13.3%。与此同时,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到2004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达到34%,产量达到25%。但是,山东水泥工业在快速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予重视和及时加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山东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世纪前10年,是山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最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山东水泥工业只有坚持走“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的道路,才能够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一、山东水泥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1980年,山东水泥产量为571万吨,2004年达到1.24亿吨,24年增长了21.7倍。山东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泥生产大省,产量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山东水泥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992~1994年,当时随着我国新的建设高潮的兴起,我省及南方邻省市对水泥的大量需求以及我国水泥大量出口东南亚市场,拉动了我省水泥工业的高速发展,水泥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此后到1996年,我省水泥工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水泥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立窑水泥的发展,立窑水泥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第二个发展高峰从2000年到现在。这一时期山东水泥的总量从1999年的5950万吨发展到2004年底的1.24亿吨,5年水泥总量翻了一番。这个时期水泥发展的特点是,立窑水泥大大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山东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2002年当年建成3条,投入建设11条;2003年建成12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340万吨;2004年建成投产10条,新增能力1500万吨,目前在建的还有9条,预计到2005年底,山东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达到6500万吨以上,比重将达到45%左右。
 
  截至2004年底,山东共有水泥生产企业328家,全部生产能力12000万吨,企业平均生产能力36.5万吨,生产集中度比较低,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小。特别是作为水泥生产大省,在全国的20多家上市水泥企业中,山东没有一家。这些情况表明,山东虽是水泥生产大省,但不是水泥生产强省,大而不强的矛盾比较突出。另外,从水泥生产的地区分布看,布局也不尽合理,水泥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枣庄(3211万吨)、济南(1323万吨)、淄博(1280万吨)、临沂(1270万吨)和烟台(1131万吨),这5个市的水泥生产总量占全省的66%。
 
  山东水泥工业最近几年之所以发展较快,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步子加快,除了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外,主要是狠抓了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针对我省水泥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最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始终把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0年,重点抓了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工作。当年,全省共取缔、关闭和淘汰落后小水泥生产线310条,压缩落后水泥生产能力860万吨,为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腾出了宝贵的市场空间。2002年,把支持企业上新型干法水泥作为工作重点,从技改资金、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全省建成及新开工日产2500吨以上新型干法线14条,一年建设的新型干法线超出了过去历年建设的总和。
 
  另外,在结构调整中,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济南山水集团把“做大水泥主业”确定为集团的基本发展战略。2001年以来,该集团先后收购了长青水泥厂、青岛流亭水泥厂,整体划转了潍坊水泥厂,开工建设了长青、潍坊、昌乐3条日产2500吨和淄博、平阴、安丘5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建设了青岛、聊城、东营、滨州、河北故城等4个200万吨规模的粉磨站,水泥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00万吨跃至目前的1500万吨,4年的时间水泥生产能力翻了三番,跻身中国水泥“三甲”行列。还有鲁南水泥、晶华集团、沂州水泥、泰山水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施做大做强战略,在全省新一轮水泥结构调整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于推动山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全省水泥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山东水泥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好事,也有隐忧;既有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合理要求,也有市场盲目发展的不合理成分。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山东当前的水泥发展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1、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山东近几年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代表新工艺的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速,其比重由2000年前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34%,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这对于山东这样的立窑水泥占主导地位的水泥大省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山东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水泥总量的持续膨胀来实现的,虽然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提高了,但是代表落后工艺的立窑水泥并没有减少多少,这样就使得水泥行业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与国外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无论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程度,还是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散装率、清洁生产和环保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省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经达到34%,但是如果再继续提高,将面临市场总量的巨大压力,因为我省目前的水泥总量已经达到1.24亿吨,如果加上在建的生产线,产能将达到1.5亿吨。所以,单靠兴建新型干法线来改善产业结构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2、产量增长过快存在隐患,市场供过于求开始显现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虽然水泥产量的增长是市场需求增长带动的结果,但是市场的需求有时也是不真实的。市场在一个阶段引起的高速增长,极易引发盲目的一哄而上现象,从而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目前山东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多条,全部投产后水泥总产能将达到1.5亿吨,仅新型干法水泥将要实现的产量也基本能够满足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我省自需水泥6000~7000万吨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准备新上旋窑水泥生产线。在这些企业中,除少数企业准备采取兼并、市场整合等方式外,大部分采取自我投资扩张的方式,特别是部分行业外的企业投资水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许多企业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情况缺乏认真分析和研究,就急于建设新项目,这就势必给企业、给行业带来潜在的隐患。从山东目前的情况看,自2003年底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水泥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水泥出厂价格自去年第二季度回落后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售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50元,省内水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水泥总量的增长,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发展和加剧。这些情况表明,山东水泥工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3、资源、能源和环保面临很大压力
 
  山东是水泥原料矿产大省,水泥原材料资源相对丰富,目前石灰石探明储量30.23亿吨,保有储量29.87亿吨,基本可以满足我省水泥生产的需要。但是,由于我省大部分企业采用立窑工艺生产水泥,企业规模比较小,没有自己的矿山,靠民采维持生产。而立窑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需要使用优质矿石,因而对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浪费严重,再加上民采对资源的破坏也很严重。另外少数企业对资源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地质勘查和调查,开采技术落后,作业环境恶劣,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矿产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极易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面临很大压力。目前山东水泥企业排放的粉尘占全省粉尘排放总量的70%以上。虽然近几年新建的新型干法线都符合粉尘排放标准,许多立窑企业也进行了技术改造,达到了排放要求,但少数企业由于对环保不重视,为了节约成本,环保设备时开时关,不能做到达标排放。还有些地方存在环保监管不严的问题,环保执法部门以罚代法,放纵了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少数企业在风景名胜区附近开山取石,造成了对环境的影响和风景名胜景观的破坏。
 
  能源方面,水泥行业也面临新的困难。虽然山东电力相对宽裕,但是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对水泥企业的成本构成很大压力。山东目前立窑水泥仍占主导地位,而立窑比旋窑能耗要高20%左右,如果全省水泥全部实行预分解窑(旋窑)生产,全行业能耗将降低40%以上,将少消耗煤炭500万吨左右。此外,由于国家整顿道路运输,查处超载,也给水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带来新的困难,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4、落后工艺和小水泥退出市场还有很大困难
 
  在现有的实际水泥产量中,立窑水泥和其他落后工艺水泥仍占很大比重,去年全省1.24亿吨水泥总量中,立窑和其他工艺生产的水泥仍占75%,立窑水泥企业依然是山东水泥生产的主力。另外,由于现有的水泥市场使立窑企业还有利可赚,因此要在短期内淘汰落后工艺和使小水泥企业完全退出市场还有很大困难。
 
  三、山东水泥工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根据山东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实行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方针,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优化水泥工业结构,促进山东水泥工业健康发展。
 
  1、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结构
 
  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下大力淘汰立窑和其他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要着重抓好枣庄、济南、淄博、临沂、烟台、潍坊等重点水泥生产地区的结构调整。继续贯彻“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通过采用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和推广立窑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现有立窑企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坚决制止新型干法工艺以外的其他水泥生产线的建设,有计划的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质量不达标的水泥生产企业。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水泥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鼓励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水泥熟料集中生产,分散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石灰石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原则上不再建设熟料生产线,而应建设一定规模的水泥粉磨站;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禁止再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今后,山东水泥原则上不要再布新点,要鼓励优势企业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要加快大型水泥出口基地及散装水泥出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适应山东水泥出口国际水泥市场的发展要求。
 
  3、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
 
  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加快推进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规模化程度,争取到2010年使全省水泥企业的个数减少一半左右,千万吨规模的水泥企业达到3~5家。要加强与国外大企业、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开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治理
 
  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多途径发展水泥工业。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彻底改变水泥工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对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水泥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
 
  5、有计划加大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力度
 
  今后几年,要适时推出一些有利于水泥结构调整的政策,包括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免税政策,重点工程对立窑水泥的市场限制政策,以及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从而从政策上扶优扶强,淘汰或限制落后,以促进山东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推动山东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