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水泥业:如何突破自主创新瓶颈

更新日期: 2006年01月13日 【字体:
    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泥业将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节约环保经营型转变。在转轨变型的关建时期,自主创新对整个水泥行业显得极为重要,提高整个水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水泥业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就目前而言,水泥业在市场、机制、人才、资金等诸方面自主创新瓶颈问题还有待业界去突破,如何摆脱瓶颈制约,是水泥业能否真正走向自主创新之路,提高业界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所在。
 
    瞄准市场需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有专家认为,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仅是投资者、生产者、产品销售者,更是科技成果转换、实现产业化必然要采取的市场组织方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一个市场的实现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发明本身。如果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工艺技术装备甚至一种新的创意不能在市场上实现转化变成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则这种创新更多地只是表现为一种知识积累、实验室的样品或者展品。因此,创新必须谋求市场价值,必须要真正被市场所接受。这样,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应当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创造环境的一个基本起点。企业是天然的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获取、应用、推广和市场的实现总是由企业进行,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本质特点就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本质上必须采取企业这样一种市场组织方式。
 
    长期以来,国家强调的是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因此,水泥业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被人为地割断,水泥企业产品单一,产业形式单一,成长性差,抗风险能力低。水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由此,延误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
 
    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水泥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构建新型创新体系  强化创新突破口
 
    有业内人士认为,提高水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构建新型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水泥业界创新体系建设。 
 
    据了解,目前,我国水泥企业的新产品是和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但是从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考虑,构建一个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确实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有专家人为,我国水泥业目前缺乏技术创新到转化成产品和产业的机制,包括政策、资金的支持,人才的配备、筛选,这是我国水泥业与发达国家水泥业最大的差距。
    为此,专家提出,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当中,从国家的政策和布局来看,将在整个产业当中逐渐构筑以企业牵头或者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实验室。
 
    有专家建议,很多研究机构、大学应以规范的制度方式、组织方式向企业开放,比如,可以考虑一些水泥研究机构向社会开放流动岗位。通过制度的安排和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政策的引导,使这种公共资源的社会功能放大,使得社会资源真正能够为水泥企业培养出研发人才,这可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制度安排。
 
    整合存量资源 并购重组快速提升创新力
 
    业内人士指出,纵观我国水泥企业,存在数量多、单体能力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技术支撑的特点,因此,要强化业界自主创新力,唯一能选择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加速并购重组步伐,将业界存量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自主创新有效化和最大化。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实施低成本扩张,实现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如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把技术、市场和资金优势与被重组企业的加工能力、生产经验和协作环境进行了有效结合,互补优势明显。同时对存量企业资源的整合成本远远低于新建工厂的投资,有着投资见效快,收益高的优点。因此,可以在短期内达到适度规模,实现做强做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我国水泥产业结构来看,高耗能、耗资源、低端产品还占主体地位。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水泥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实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特别是产业核心技术十分缺乏。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强调自主创新,就是要改变我国水泥业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由此,业内专家强调,水泥业应在整合存量资源,并购重组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充分利用社会化协作资源,坚持走高端市场路线,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从而带动国内一大批水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顺利实现水泥业转轨变型,走向具有核心竞争力,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晓声)
 
来源:水泥商情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