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水泥行业并购黑马频出 区域龙头成重点并购对象

更新日期: 2006年04月23日 【字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苏江 上海报道
 
  在豪西盟、摩根士丹利等众多外资的带领下,并购仍旧是中国水泥业2006年的主题。
 
  并购定价
 
  1月6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摩根士丹利旗下添惠亚洲有限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分别买下海螺集团持有的海螺水泥10.51%和3.82%股权。海螺水泥是中国水泥行业当仁不让的老大,2005年的产量是8326.2万吨,这个数字是当年全国水泥业第2名至第9名的总和。
 
  3月6日,豪西盟与G华新签署了投资协议,前者拟通过定向增发1.6亿股A股对G华新进行战略投资,该投资实施之后,豪西盟将成为G华新的控股股东。
 
  3月7日,冀东水泥公告称,公司拟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海德堡水泥,来自海德堡的一位高层称,入股的事情在冀东水泥股改之后继续洽谈。
 
  加上去年10月拉法基成功入主四川双马,外资并购俨然成为最近半年来中国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主旋律。
 
  此外,目前市场中有并购题材的水泥股还包括亚泰集团、狮头股份和福建水泥。
 
  国泰君安分析师杨昕将并购的动因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内水泥行业的良好前景;通过并购确立规模优势;国内水泥企业的股权价格低廉。
 
  4月4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海螺集团拟出让给添惠亚洲有限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的股权转让价格从原先的每股6.8元提高至7.05元,调整后的价格较海螺水泥2005年第三季度每股净资产4.4元溢价60%。
 
  豪西盟承诺增发G华新的价格最低为每股6.08元,和每股3.7元的净资产相比也有64%的溢价。
 
  由此可见,外资并购出价均有较高的溢价,但同时也表明,净资产不是决定最终并购价格的唯一因素。
 
  据联合证券的周焕介绍,目前对我国有参考意义的定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吨水泥产能收购价格;另一个是总收购金额/EBITDA(EBITDA是指除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之外的营业利润,能够很清晰地反映一家公司经营运作活动的收益能力)。目前发达国家平均每吨产能支付的收购价格约为150美元。
 
  国内企业即便按照新型干法水泥吨产能300-350元的投资成本来计算,目前的外资并购仍存在被低估的情形。
 
  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的成本大概为每吨产能270元,而海德堡收购冀东水泥的开价大约为每吨产能300元。
 
  周表示,如果按照吨水泥产能的方法计算,目前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的吨产能投资成本应该在300-350元之间,外资进入海螺水泥的每股价格应该是14-15元。
 
  区域龙头成重点并购对象
 
  事实上,除外资积极参与水泥行业并购之外,国内企业也没有停止过并购的步伐,华新收购金猫水泥、中建进入四川金顶、中材料收购天山股份、亚泰集团重组哈尔滨水泥厂、金隅集团控股太行水泥等。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并购的规模小很多,但是无论是外资并购还是内资重组,双方聚焦点始终没有离开区域龙头企业——前者是为收购而布局中国,后者则想通过频繁收购达到占据区域主要份额的目的,从而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绝对优势。
 
  亚泰集团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目前外资并购最为看重的就是一家企业的区域集中度,“因为水泥行业属于‘短腿’行业,销售半径扩大意味着运输成本增加。”
 
  据国金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李莉芳介绍,我国水泥的区域集中度远远低于国外,长期来看,通过区域整合提高集中度,最后获取区域定价权是水泥企业的必然发展之路。
 
  从各省市区前5名水泥企业的区域集中度来看,西藏、西北、东北地区的集中度在30%以上,其余区域的集中度在30%以下,表明我国的水泥区域整合空间较大。
 
从实际发生的并购案例来看,豪西盟进入的G华新是中国水泥行业华中地区的龙头老大,拉法基收购的四川双马是其西南市场最为强劲的对手,添惠亚洲有限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参股的海螺水泥是华东市场的老大,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泥企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