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海螺三期四条生产线的总投入是28亿元。对于海螺三期项目,池州有说法认为,“是不平等条约,政府部门不仅承担大部分的工作,还要承担大部分的成本。”
4月中旬,安徽池州市与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螺”),签订了海螺在池州的三期项目协议。之后至今,贵池区大部分干部的工作重心与海螺有关。
而在6月中旬,安徽池州贵池区全区近9000名干部,都与海螺发生了亲密关系,为前期工程筹资6000万元。
对于海螺三期项目,池州有说法认为:“是不平等条约,政府部门不仅承担大部分的工作,还要承担大部分的成本。”
海螺在池州的三期总共征地1020亩,其中950多亩位于姥山村。按照池州市与海螺签订的协议,征地、拆迁、安置、水系调整、地表物清除等都是由池州市有关部门来负责,最后征用土地变成净地后,海螺开始进场。
5月20日,池州贵池区池州海螺三期项目建设指挥部,在村里贴出了“致池州海螺三期项目区农民兄弟的一封信”。海螺前期工程总成本2.7亿元,海螺仅负担9500万元。此外,海螺集团向池州市无偿借资5000万元,偿还周期是5年。余下的1.25亿元,由池州市和贵池区两级政府的财政各自承担一半。最后,贵池区近9000名干部,总共筹资6000万元左右。
池州海螺三期四条生产线的总投入是28亿元。贵池区争取到了海螺三期一半的税收。池州海螺第一第二期也是落户贵池区牛头山镇,就在三期的边上,不过,第一第二期项目的地税都是上交市级政府。
“从事情本身来看,是不怎么合理的。但是海螺的落户,在安徽各地竞争很激烈,池州谈判的条件要比其他地方好呢。”贵池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而且,如果海螺不来,这28亿元的厂是建不起来的,税收也就没有了。”
来源:东方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