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5日

     

      郭文叁,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山东,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高级工程师。

  1972~1980年先后在济南军区后勤部、济南军区工作。1980年到安徽工作,先后任宁国水泥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处长、副厂长、常务副厂长、厂长、党委副书记、兼任铜陵海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任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4月至今兼任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郭先生具有二十多年的水泥企业管理经验,尤其对水泥行业的工艺技术有深刻的研究。

  2004年6月5日,铜陵海螺一期A线—国内首条10000t/d生产线实现一次投料生产成功。这可称作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伟大丰碑。而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又将目光锁定在进入世界水泥三强的目标上。

  郭文叁是山东人,先插队后从军,1978年上海同济大学毕业,1980年进入宁国水泥厂工作。从技术员干起,一直到当上厂长,积20年的苦功,他领导下的工厂从一个县级小水泥厂成为全国最大、国际知名的水泥生产企业。

  能把一个县级小厂玩转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像郭文叁这样胆大:不给政府的“胡子工程”买单,拖来拖去硬是把这个烂摊子吃掉变成了自己的一份优质资产: 1996年7月铜陵水泥厂建成投产,很快就达到设计产量。这个筹建时间达12年之久、差点烂掉的“胡子工程”变成了海螺下属的骨干企业。

  虽然海螺水泥是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的公众公司,但关于其董事长郭文叁的公开信息却极其少而单调。

  与众多国内企业老总相比,郭文叁属于敢于要钱和善于要钱的那一类。1997年10月海螺水泥在香港上市,恰逢中国电信也要上市招股。在境外投资者的眼中海螺只是一家地方水泥厂,当然敌不过财大气粗如日中天的电信老大,郭文叁发现风头不对,当机立断抢先发股,赶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之前以每股2.28港币成功发售。发行当天香港恒生指数从15820点跌到11000点。“只要迟几天就有可能(发行)失败。”

      毋庸置疑,海螺能取得今日傲人的成绩,是海螺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出来的,也是与公司拥有精明强干的领导人和一个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分不开的。早在1993年,39岁的郭文叁任宁国水泥厂(海螺集团前身)厂长伊始,就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当时,宁国水泥厂领导班子在管理上最主要的就是积极推行五项制度改革,并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内部,奖勤罚懒,多贡献者多拿报酬。从那时起,郭文叁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工作勤恳,思想敏捷,多谋善断。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郭文叁为首的领导班子引领海螺,在长江两岸抢占了大量的资源,完成了自己的战略储备,并经过艰苦的努力,初步完成了市场的战略整合和战略布局。可以说,海螺的快速发展同其形成的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在海螺集团总部悬挂的企业战略布局图上,可以看到海螺经过十年的发展,“T型战略”实施过半,在江西到江苏的长江沿线所有重要港口城市,构筑起了规模达数千万吨的熟料生产基地,在长三角所有重要城市建立了粉磨厂和销售基地。同时海螺集团还建立了一批专用码头,建立了散装水泥的流通体系,为将来大量出口水泥做好了充分准备。在郭文叁一班人的心目中,把海螺做成世界级的水泥集团是他们的战略“灯塔”。可见海螺的领先首先是战略的领先,拥有了强大的领跑实力,再配以超凡的战略助跑,便注定了海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海螺水泥在香港上市成功,更为公司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郭文叁介绍说,公司在国际上挂牌以后,建立了良好的治理架构,一大批人才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训练,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H股的上市,同时也使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广大技术干部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引进了一些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了上市公司制度,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为今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螺,还有一个一般企业中较罕见的现象,就是集团管理层团队的主要骨干们,共事十余年没有一个人离开海螺。重视人才,善用人才,这是海螺集团发展壮大的根本。“献身海螺,成就自我,团结创新”,是海螺人共同的价值观。对此,集团公司的董事们评价说:“郭文叁能充分调动手下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大家愿意与他一起努力工作,令人佩服,确非常人所为。”

  对领跑者来说,重要的是一路保持持久耐力和清醒头脑。回顾海螺集团所走过的历程,董事长郭文叁认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是对行业全球化发展研究不够,没有国际化发展的经验……我们将加速发展自己,为走向世界,进入水泥三强做不懈地努力。”

  海螺集团,业内难望其项背的龙头企业;郭文叁,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杨杨 编辑)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