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水泥行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21日
    中国的水泥行业,走到了一个驿站。
    
    在过去五年,水泥新型干法线的生产能力由原先的4000多万吨拓展至4亿多吨。在扩张中,安徽海螺水泥等企业成为水泥业的大集团。然而,正如一位外国专家对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所言,中国水泥需求持续上升,水泥企业利润却随之下降,令其很不解。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水泥行业最突出的问题:行业集中度低。如果用国际惯用指标CR4(前4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分析市场集中度,则中国水泥的市场集中度仅为11%多一点,而世界水泥行业低集中度的判断标准是在27.40%以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表示支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并将选择10家国家重点支持和30家地方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其在区域市场的调控能力。对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投放上,优先给予支持。
    
    八部委文可视为国家对水泥行业进一步调控的信号,这无疑会引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雷前治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控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使水泥企业由目前的5000家下降为3000家。他进一步表示,中国水泥企业数量在150家左右是较合理的。
    
    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投放上,都将获得优先支持,入围名单已经成为业内的焦点。雷前治透露:“八部委将在8月下旬召开落实《意见》会议,并出台具体措施加快水泥业结构调整。在这次会议上,国家重点支持的10家水泥集团和地方重点支持的30家水泥集团名单将正式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扶持政策只针对内资企业,国内企业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将取得一定的优势。但应该看到的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前几位的企业,无不融合了外资的背景。如果说海螺水泥、山水水泥引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资本,而金融资本具有一定投机性,其意图并非做水泥生意的话,拥有世界水泥市场份额5%的全球最大水泥生产销售商豪西盟控股华新,控制区域的意图则非常明显。目前已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现在豪西盟并购华新仍未获得审批,作为前几名内资企业之一的华新,极有可能获得扶助,而一旦豪西盟的并购案顺利通过审批,则获得扶助的企业就变成了豪西盟。
    
    事实上,在去年的经典并购案例中,拉法基控股四川双马,大摩、IFC(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投资海螺水泥、豪西盟吞下华新,都名列其中。而在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中,检讨了数年来吸引外资投入中国的成效。作为引资的主要政府部门,商务部这份报告“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充满经济安全的忧虑”。
    
    在此氛围中,《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征求意见稿本月9日下发。在此意见稿中,首次提出要做尽职调查,以防止并购中引起国内资产流失,并对社会上反映强烈的有关外资并购中出现的品牌流失问题和垄断问题也作了相关规定。
    
    事实上,豪西盟控股华新,就有业内人士提出“恶意收购”的忧虑。但在记者采访中,有关人士表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尚未可知。现在的焦点似乎落在在豪西盟并购案是否获得审批上。
 
来源:中国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