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日发表高长明先生撰写的《世界水泥工业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一文,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提出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世界水泥及其成套装备市场上平静了近20年的一些国家或地区近两年骤然升温,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苗头或趋势。其中特别吸引世界眼球的是,中国水泥工业连续5年突飞猛进,水泥成套装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球水泥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升。这一重大变动值得我国水泥界,特别是涉及整条水泥生产线出口总承包项目的有关集团公司深入思考,认真把握。
高长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水泥专家,他在文章中用全球视角科学地评介和划分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格局,用大量翔实的数据为中国水泥工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路线图,从战略高度分析了世界水泥工业各板块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蕴舍的道理,需要我们认真领悟。
世界水泥工业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已经来临,我国水泥界要充分认识到世界水泥工业周期性波浪式发展的规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寻求有效的切入点,通过大型成套水泥装备出口总承包项目合作,把中国品牌迅速推向世界,使中国水泥工业在参与全球竞争中赢得未来。
最近10多年以来,除中国水泥工业的大发展以及中东、印度、越南等少数国家或地区新建了若干现代PC窑水泥厂以外,许多主要的水泥生产与消费大国的水泥产量都处于平稳的增长状态,依靠已有水泥厂的技改或扩建,大体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新建的PC窑水泥生产线不太多。但是全球水泥消费量始终是稳步增长着的,表明了水泥作为一种原材料资源丰富、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性能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方便的大宗建筑材料仍具有无可替代的显著优势。据英国ICR《全球水泥报告》记载,1996年全世界的水泥产量为14.6亿吨,各国之间的水泥和熟料进出口贸易总量为1亿吨;2005年则分别达到22.3亿吨和1.35亿吨,其增长的数量与速率在全球的重化工产品中名列前茅。这也从另一侧面佐证了全球市场对水泥的接受与需求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中特别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就是2001年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水泥工业的突飞猛进,在全球水泥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最近两年以来,原先在世界水泥及其成套装备市场上相对平静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较多的国家或地区陆续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苗头或趋势。本文拟对这一动向作一简介,供我国水泥界,特别是涉及整条水泥生产线出口总承包项目的有关集团公司参考。
首先是中国。根据我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最近国务院8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609号)精神,2010年水泥预计产量12.5亿吨(最新预测可能会达13.7亿吨)。其中,PC窑水泥比重提高到7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即水泥年产量将由2005年的10.6亿吨增加到13.7亿吨,另外还要淘汰(取代)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合计需新增能力约5亿吨,最保守的估计也需4亿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新增8000万吨,相当于40条5000t/d的水泥生产线的产量。
其次是中东产油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阿曼、也门、卡塔尔、叙利亚和伊朗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近3年来国际油价暴涨中积累了巨额利润,资金十分充足。正值各国经济与人口的显著增长,各项基础设施大量建设,水泥需求特别旺盛,急需新建一批现代化的PC窑水泥生产线。中东地区各国,除已经签约正在建设中的16条线(熟料产能2810万t/a)外,最近国际金融资本已在中东组建了两个投资基金机构,即阿拉伯亚洲股份有限公司(Arab Asia Holding,Ltd.)和联合基金集团(Unifund S.A.),已筹资150亿美元,拟在该地区投资新建一大批建材、钢铁、化工等重化工工厂,其中用于新建水泥厂的资金预算近50亿美元。2010年以前大约还有15~20个水泥项目需谈判签约,有些项目的国际招投标或邀请议标程序已经开始,或相继启动之中。
第三是美国。10多年来美国很少新建整条的水泥生产线,对一些老水泥厂的技改升级或改扩建的项目也为数不多,因环保要求的不断苛求,有些州(地区)还淘汰停产了一些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老水泥厂。那时美国似乎对发展水泥工业的兴趣正在逐渐下降,水泥年产量多年来始终维持在8300万吨左右,不足部分就依靠进口。所以水泥进口量从10多年前的1000多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200万吨。但是随着水泥工业环保技术装备水平的大幅提升,污染物排放的锐减,水泥工业在重化工领域中率先实现了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德国2002年);加之近年美国经济发展及若干地区大范围风灾、洪灾后重建之急需,2001年以来美国对水泥需求的年增长率高达5%,完全依赖进口水泥已难以弥补供需的紧张,水泥价格不断上扬;又因美国许多水泥厂采用的技术装备大都属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技术较落伍,设备较陈旧,已接近服务年限,几乎都到了必需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鉴于以上3个原因,从2001年开始,在美国已平静了10多年的新、扩、改建水泥生产线的市场终于由冷变热。2003-2005年间就有十几条水泥生产线实施了技改增产措施,同时也开始了一些新水泥厂的建设。2005年其本土水泥产量已增至9300万吨,2006-2008年间将完成技改投产的生产线有8条,扩建新线投产的有6条,新建厂投产的有6座,共计20个项目,新增水泥产能近1800 万t/a。2009-2010年间计划还可能有10个项目,再新增水泥产能约1000万t/a。预计2010年美国的水泥产能将达1.15亿~1.25亿吨,2006-2010年用于水泥增产的投资总额约为30亿~40亿美元。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水泥成套装备及水泥厂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高端市场。实际上这块蛋糕至今已被几家世界一流的水泥装备厂商分享了2/3,我国在剩余的1/3中是否能赢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尚有待认真研究策划,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审时度势地适当推行“优质高价”的谋略,下狠心创品牌是必由之路。好在许多美国项目的业主是瑞士Holcim或法国Lafarge公司,这些公司对我们中国水泥工业的水平和实力较了解,将会有利于我国进入美国市场。
第四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印度是世界第二水泥大国,2005年水泥产量1.35亿吨。因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增长平均为7%一8%,水泥需求较旺,预计2010年以前水泥需求的增长每年将达10%以上,即2006-2010年间需新增水泥产能6000万吨。目前已有近10个水泥项目正在建设或拟启动之中,许多项目还在酝酿阶段,有待落实。越南的水泥工业发展也较快,近年已签订了5个4000t/d水泥项目,据悉2010年前还有8个4000t/d项目拟谈判签约。此外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也计划建设一些现代化的水泥厂,而且对中国的厂商颇感兴趣,看来我国的成套水泥装备在亚洲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品牌,宜继续努力,早日进入印度市场。
第五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诸国。这些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后,近年经济上颇有起色,民用基础设置和居住建设已呈现较快上升之势,水泥需求年增长达10%以上。更何况俄罗斯现有的水泥厂中约有一半以上都是已经运转了50年左右的技术落后设备,其2005年所生产的4750万吨水泥中有87.3%是湿法窑生产的。俄国水泥的平均综合电耗达140kwh/t,熟料平均热耗达4.18×1440kJ/kg。水泥的单位能耗为国际平均值的2.5倍以上,属世界之最。尽管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丰富,但是这种情况已引起其国内外的某些“批评”,认为应该新建一批现代PC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的湿法窑,彻底改造该国的水泥工业。目前仅有5~6个水泥厂处于技改(湿改半干)阶段,大规模的PC窑改扩建或新建项目尚未见报道。相信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我国应予适当关注,把握时机,争取捷足先登。其他诸国的情况基本雷同,兹不赘述。
第六是其余的世界各国。它们在地域上很分散,拟建的水泥厂也不太多,其中稍有若干水泥项目的国家主要是巴西、墨西哥、南非、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而且大都是单机技改增产为主,新建整条生产线的尚属少量。
兹将2006~2010年世界各国(地区)在建及拟建水泥生产线的情况汇总于下表中。可以看出未来5年内,世界水泥工业及其装备将迎来一个市场需求新高涨的机遇。
2006~2010年世界各国(地区)在建及拟建水泥生产线概况
注:①改建、扩建及新建生产线之总数。
②单机技改的项目数。
③即用以替代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的新增产能未计入,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可能有2亿t/a以上。
④包括全部新增产能(约5亿t/a)的总投资。
应该指出,欧盟各国尤其是德国水泥工业因率先实施了一系列污染物及CO2极苛刻的减排法规,其水泥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可能会关闭某些老水泥厂,进口一定量的熟料,新建现代化的大型粉磨站,广泛开拓细磨工业废料综合利用项目,研发高性能混合水泥。这一动向及他们坚定执著的环保理念和着眼于长远的做法,值得世界各国水泥界尊重和借鉴。
笔者预测,2010年世界水泥产量将达26亿吨以上,5年内增长4亿多吨,这是空前的新高涨。之后可能会徘徊于这个水平若干年,再转向缓慢增长又若干年,酝酿等待着下一轮的机遇,周期性地起伏发展。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