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十强“泛珠”集体缺位 整合区域资源集体突围已成当务之急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8日
    南方日报记者 谢思佳 实习生 吴哲
 
    面对水泥产业的成本上涨、市场低迷,而跨国巨头挟资金优势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形势,泛珠流域的水泥产业商开始思考,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绝地反击,集体突围。日前,首届“泛珠水泥峰会”在广州举行。
 
  据悉,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云南、江西、贵州、湖南、四川、福建、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泛珠江流域地区的水泥(建材)协会,全国各地的水泥业代表,以及一批国
 
家和省内顶级水泥专家学者。正如首届泛珠三角水泥峰会主席徐惠明所指出的,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如何走出一条区域合作的发展新路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
 
  外资“空降”意在控制权
 
  记者注意到,海德堡集团正跟随冀东水泥进入三北市场,而世界水泥企业三强之一的瑞士豪西姆也正准备问鼎中原。
 
  其实,早在去年,世界最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法基集团宣布控股香港瑞安,之后又以3800万美元完购四川双马,对四川另一老牌企业金顶形成围攻之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的刘长发分析,如果这三家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意图得以实现,那么,中国未来的水泥市场将有可能形成由拉法基、豪西姆、海德堡三足鼎立,形成潜在控制。
 
  尤其是珠江流域的市场,已吸引了“海螺”、“台湾水泥”、“德国海德堡”“香港华润”“香港瑞安”、“拉法基”“天山水泥”等大手笔高起点的资本与品牌进入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水泥十强“泛珠”集体缺位
 
  今年早期,水泥市场价格已经回暖。然而,进入7、8月份,宏观调控层层推进后复苏迹象放缓。与此同时,国家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名单。业内资深人士预感到,这将加速行业洗牌,集中淘汰落后产能、打造一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据了解,十大企业水泥总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几年前的4%上升到2005年14%。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水泥产业的区域合作已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按照区域板块,中国水泥产业大致可划分为“长三角系水泥”、“珠江系水泥”、“京津唐系水泥”“环渤海系水泥”等。
 
  业内人士早已提出担忧:“珠江系水泥”中缺位超大型水泥企业。从2005年排序的中国水泥前十强来看,没有一家位于“泛珠”区域。从全国近三十家水泥企业上市公司来看,位于“泛珠”区域的水泥企业也仅为全国水泥产业上市公司的五分之一。整合区域资源尽快做大做强,已成当务之急。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