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山观水——访山水水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才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30日

  张才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临山观水。山水越做越大,张才奎却越来越低调、冷静。

  他对工作有着近乎偏执的狂热,被业内称为“拼命三郎”;

  他多次化解近乎毁灭性的危机;

  他喜欢“琢磨”,出身于最基层的工人,却出口成章、聪慧睿智。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连续亏损13年的企业稳稳坐上了中国水泥行业第二把交椅。

  “百感交集、十分不易、一笑了之、从零开始、再创辉煌”,他用这20个字描述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实干出效益

  张才奎:很多人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勤于思考、努力工作,抓住机遇不放手、遇到问题不躲避,不说不可能,凡事找方法。干企业就如同相扑,一级对一级,真刀实枪。我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置之死地的决心,哪来死而后生的变数?

  【实战解析】张才奎是业内有名的“拼命三郎”,越是遭遇挫折,越是坚韧乐观,自言“人不倒、志不灭、事竟成”。山水的几次死里逃生,都与他的这种个性大有关系。

  1990年,张才奎被任命为山东水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当时的水泥厂,平均年产量不足10万吨,更换了11任领导班子,仍未能扭转局面。有人称山水必死无疑,张才奎却是另一番态度:有一线生机,就不轻言放弃。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当年扭亏,之后一路攀升,成了济南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

  1995年年底,张才奎被任命为济南市建材局党委书记、局长。当时的建材局是九大工业局中最小的一个,除了山东水泥厂盈利外,其余16家全部亏损,职工上万名,销售收入仅2.7亿元。张才奎大胆实践“十六字方针”:扭亏为盈、组建集团、两厂迁建、结构调整。从2000年开始,山水以年均40%的增速突飞猛进,2004年水泥产销量双过1500万吨,位居全国水泥行业第二位,今年预计产量达2200万吨、销售收入65亿元。

  张才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做就做最好的一个。不管任何事,都要做好,永远不服输。

  【话外音】与众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张才奎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他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家里兄弟姐妹5人糊火柴盒,一天能糊5000个,质量也很好;后来去干木匠,5个人两天就打好一个立橱。再后来,他不论做保卫干事、政工干事,还是当车间支部书记、主任,干就要干得最好。

  这种不服输的劲头也深深影响了山水。坚强的领导班子加上能征善战、亲密无间的管理团队,使得山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脱颖而出、后来居上。

  战略定成败

  张才奎:战略就是正确地做事。不能听任何人忽悠,要做到“以我为主、我在中场、融汇贯通、自成一体”。企业的兴衰不过一夜之间,不用说决策错了会毁掉一个企业,就是决策慢了也会断送企业的前程。

  【实战解析】找到正确的战略定位绝非易事。2000年,山水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时,也曾受当时盛行的多元化经营思维的影响,提出要发展水泥、新型建材、新材料以及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建设综合性企业集团。可贵的是,他们以建设性的怀疑态度看待自己制定的规划,进行了反复调研论证,发现山水最熟悉、最擅长的还是水泥。结果一年后推倒重来,旗帜鲜明地提出“做大水泥主业”。这一重大的战略调整,使山水避开了盲目多元化的误区。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哪里发展水泥?是立足山东,还是走出山东?有人提出,山东是水泥大省,且立窑数量众多,山水恐怕难有作为。张才奎认为,这恰恰是立足山东的最好理由:第一,山东经济发达,水泥消耗量大,市场没有问题;第二,新型干法水泥还没有形成气候,正是山水发展的最佳时机。他拍板决定:五年不出山东,站稳脚下地盘。

  张才奎:所谓机遇,只有抓住了才叫机遇,抓不住就叫遗憾。抓住机遇,要敢于碰硬但决不能硬碰。

  【实战解析】2001年底,山水首先进军青岛,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开工建设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此后他们沿胶济、济邯铁路一线东进西扩、南北辐射,仅用3年左右的时间,便完成了在山东的战略布局。目前山水已建成济南、潍坊、淄博三大熟料基地,在全省9个市配套建有十几家大型水泥粉磨站,形成年产2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张才奎:明者因势而变,智者顺势而谋。企业长存,企业家不长存。

  【实战解析】自2004年起,针对全国水泥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看紧土地,叫停信贷,大批准备不足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张才奎认识到,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决非万全之策,山水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进军资本市场,打通融资渠道。最好的途径就是:整体改制,引进外资,境外上市。

  张才奎坦言,真正进行资本运作时才知个中滋味。与摩根史丹利、鼎辉投资、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化大财团的合作,不只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推进了山水与国际接轨、实现管理转型的步伐。“现在的山水有了一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无论是谁领头干,都垮不了,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这或许是他最自豪的地方吧。

  张才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变化。

  【实战解析】为圆水泥王国之梦,张才奎三年内曾四次更改规划。是当初的山水计划不准?还是现在的山水不自量力?张才奎说:都不是。在他的眼里,企业规划没有一成不变的。

  “十一五”将是水泥行业大调整、大重组的关键时期。刚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水泥企业”的山水,又一次面临着重大决策。“山水的目标是全力做大水泥主业,到2010年水泥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进军世界十强。”张才奎将其称为“带有亮光的抉择”。山水的发展战略是:主导山东水泥市场,实施环渤海战略。因为全国水泥产量10.6亿吨,山东市场就占1.2亿吨。山东立窑水泥占了60%,今后这些落后工艺将全部淘汰,目前山水在山东市场的份额还不到1/5,还有巨大上升空间。

  思考明得失

  有人说,企业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企业家成长的速度,企业家学习力越强,企业成长得就越快。反之,如果企业家止步不前,那么企业也就停止发展了。

  张才奎:政乃众人之事,治乃管众人之事。一个大集团的主要决策者必须具有两种素质: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要虚心地往后看,理性地往前看和干。

  【话外音】:张才奎的爱学习、爱琢磨是出了名的。他从26岁开始记笔记,哪怕是流水账,一天也不落。有时候半夜做梦有了思路,马上爬起来记下来。如今他的办公橱里有近百本“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读书笔记、会议纪要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心得体会。

  “上班,吃饭,睡觉、琢磨”,张才奎用这8个字来描述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听《杨家将》、《三侠五义》等评书,因为“故事充满了智慧”。前段时间举行的中非论坛,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他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琢磨”,不停地琢磨,琢磨琢磨就出来点子了。他说要把水泥主业做大,现在山水成了全国第二;他说要寻求合资,现在摩根史丹利等公司的投资已经到位,山水将于明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张才奎:企业的成功首先从找错开始。好的不用评价,我更愿意听刺耳的、牢骚的话。人的一生是在指责和约束中度过。人才因傲而败,常人因情而庸,没有自律我到不了今天,制度高于一把手。

  【话外音】在张才奎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集团“三大纪律”:不说假话,不报假数,不行贿受贿。 因为严谨,这些年他得罪了很多人,时至今日,自己的亲戚仍然为没有得到他的“特别关照”而怀恨在心。但他常说:“公罪不可有,私罪不可无。”

  “山水的文化就是感恩文化”,张才奎说,“感恩于天,天就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感恩于地,地就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感恩于人,人就是山水集团的广大员工;感恩于事业,甚至感恩于自己的疾病。”他患糖尿病十几年,但因为严格自律,把病情控制得很好,现在几乎跟正常人一样。爱喝酒的他,戒酒了。爱吸烟的他,戒烟了。有时实在熬不住烟瘾,他就给大家点烟,吸上那么一小口。问他这种日子苦不苦,他说一点也不苦,“我觉得挺有意思,上天是借生病让我珍惜生命,学会养生”。(祝 蕾)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