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2006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07年展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4日

      经过近两年的低迷后,2006年水泥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好年景,水泥产量高速增长,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增值又增效是今年水泥行业运行的最大特点。

一、2006年统计数据分析

      1. 水泥产量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6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水泥10.9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71%,预计全年水泥总产量将达到12.4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产量从4月起产量达到1亿吨后,月度产量一直保持在1亿吨以上,同比增速也是居高不下,呈强劲走势。

      水泥产量在“十一五”的第一年就达到了规划目标值,让很多人看不懂,原因很简单,12.4亿吨的规划目标是专家在GDP增速6%的情况下预测的,今年GDP10.5%的增速是出乎专家预料的。造成今年水泥产量超高速增长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从政治因素讲,2006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年,在政绩考核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机制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仍是新任政府班子主要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政府对这一轮水泥需求高速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新农村建设也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水泥的需求。从经济发展角度看,GDP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6.60%,房地产投资保持在24.00%的高位增长是水泥产量超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另外,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水泥需求和价格上扬,水泥及熟料出口成倍增长对水泥产量增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水泥产量排名

      从表1可以看出,产量排在前10 位的省份情况基本和去年相同,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只有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和西南的四川省在其中,这说明全国的水泥产量分布格局依然是以华东和中南地区为主,分别占全国的41.56%和24.8%。在排名前10 位的安徽、河南、湖北的增速最高,都处在中部地区。

      水泥产量增速排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水泥产量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中,东北地区除辽宁低于全国增长水平以外,吉林以57.18%的增速排全国第一,黑龙江排第五;中南地区海南、湖北、河南比去年有较大增幅,在27%以上;华北地区内蒙古一支独秀,实现了37.16%的增长,天津受滨海新区概念影响,处于启动前夕;华东地区除上海、江苏和浙江外,其他4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安徽省以38.83%的增速名列第二,山东在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持22.32%的增速,令人惊叹;西南地区西藏、重庆和四川都有一定的增长;西北地区产量增速缓慢,只有宁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表2还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水泥产区正在由东、南部向中、西南部转移,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做为“中原崛起”的代表,带头拉开了序幕;华东地区的安徽、福建、江西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拉动水泥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华北内蒙古受能源开发、投资高速增长的刺激,水泥产量大幅提高。

      产量大省江苏、浙江、河北和广东虽然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从总量和增量上讲,他们仍是全国水泥产量的主要贡献者。

      2. 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刷新

      从表3可以看出,增值又增效是今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

      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从表4可以看出,1~11月份,全国水泥销售收入比2005年同期增长24.10%,在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10 位的省份中,今年湖南出局,江西进入,位置稍有变化。前10位的销售收入占全国的70.09%,前5位占48.15%,说明水泥销售收入主要是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尤其是在沿海大省。但从增速排名前10 位的省份看,中南3个省、华东3个省、西南2个省。说明中南和西南地区正在迅速崛起,华东的“内地”省份也在紧随。河南的增长最为瞩目,超过50%。

      利润大幅增加

      从表5可以看出,截止11月,全国利润122.3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4.83%。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河北是今年排在前5位的利润大省,占到全国利润的62.38%;广西、江西、贵州等9省的利润有200%以上的增幅;海南、甘肃、广东、青海、宁夏、山西、上海和陕西亏损,其中海南、甘肃下降幅度超过100%以上,广东省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在全国122.38亿元利润中,利润贡献率的69.32%来自于大中型企业。 利润增长排名前10的名单中有3个来自西南,表明西南地区是今年利润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浙江11月利润飚升至3.39亿元,成为本月度利润的冠军。

      应收帐款同比持平

      从表6可以看出,截至11月,全行业应收帐款323.31亿元,同比下降0.27%。这说明在增值又增效的背景下,赊欠没有增加,利润落入行业囊中。安徽、山东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在20以上,水泥产量大省的周转率在今年都有上好表现。北京、新疆、甘肃、天津、宁夏、山西的周转率在3以下,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的货款拖欠现象还急待改善。

      产品积压率大幅下降

      从表7可以看出,截至11月,全国累计库存148.18亿元,同比增长8.74%。产品积压率4.95%,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23%,在全国普遍呈下降趋势,仅4个省积压率上升,他们是湖北、湖南、宁夏和云南。

      山西、甘肃、北京、青海、天津和宁夏的产品积压率超过10%。

      分析2006年使水泥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值又增效的原因,首先,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又是地方政府的换届年,出于政绩需要,积极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使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这是水泥需求旺盛的直接原因,旺盛的需求使水泥价格上扬,带动销售收入、利润大幅增长,使全行业呈现出增值又增效的好局面;其次,大集团的快速成长,兼并重组的初见成效,水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使企业的区域价格控制能力增强,同时,以协会和大企业牵头的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保证企业合理利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也发挥了作用。

      3. 水泥投资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1~11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312亿元,同比增长26.60%,增速比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水泥行业累计完成投资338.74亿元,同比下降4.07%。从投资额上看河南、广东、安徽和四川水泥投资超过20亿元,尤其是河南继去年再度夺冠,以53.64亿列为榜首,去年前10的江苏、江西出局,湖南和辽宁入围。

      华东、西北地区投资额大幅下降,只有福建、青海两省投资额为正增长。前一轮大幅增长的江苏、浙江、山东投资额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69.80%、48.80%、37.30%;去年大幅飙升的海南、吉林和广西也迅速滑落,降幅分别为76.50%、47.40%、23.10%;西南、中南地区有一定涨幅,其中四川、云南和贵州投资额增长迅猛,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15.60%、64.90%、42.00%;中南地区的湖南、河南两省的增长分别为102.50%、49.2%。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2006年在资金短缺情况下,大型企业没有放弃做大做强的决心,民营、外资更是看好水泥产品的长远利益,投资新型干法水泥的热情并没有减小,从资金来源可以看出,企业自筹资金230.14亿元,占全国总投资321.94亿元的71.48%,银行贷款64.46亿元,只占总投资的20%。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截止到12月底,全国共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7条,新增熟料产能8,447.50万吨,同比下降17.22%。

      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投资的特点依然表现为:一是东部地区投资明显减少,中南、西南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二是与节能有关的余热发电等改造项目成为投资新的热点。

      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是东部地区的建设高潮已经过去,中南、西南部的建设高潮已经开始,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受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的影响,以投资在2亿元左右,自筹资金为主,单线规模2000 t/d、5000 t/d等级的生产线分别为33和32条,这说明,中部和西南部由于市场和资源的条件约束,2000 t/d规模的生产线成为建设主流,建设规模大型化的趋势下降;三是节能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4. 出口分析

      2006年1~11月,水泥及熟料出口成倍增长,水泥出口1,801.41万吨,金额6.7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6.33%、84.19%,水泥熟料出口1,562.31万吨,金额4.2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0.63%、80.71%,水泥及熟料出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硅酸盐水泥出口主要省份是江苏、山东、河北,企业是海螺、嘉新京阳、南京小野田、山东山水、大宇、唐山冀东和大连小野田;孰料出口主要省份是安徽、山东、江苏,企业是海螺、山水等企业。可以看出水泥和熟料出口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迅速成长的大企业集团和外资企业,这是2006年水泥和熟料出口的特点。

      分析2005年水泥和熟料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从外部因素看,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水泥贸易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扬的直接原因。从内部因素看,我国水泥产能潜在过剩,出口和熟料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同时,目前出口水泥和熟料还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利润率高,货款回收及时也是出口增长的原因。

      5. 水泥市场价格低开高走

      从图2可以看出,西南地区(除重庆)的水泥价格都较高;西北地区的价格较低,兰州为全国最低;华东地区年底的价格高于全年的平均价格,这主要得力于华东地区在10月底市场全面启动,上海市在低价位240元开始几度攀升,11月曾摸高340元,12月价格回落到290元,提价的主要因素还是受季节气候影响,其次是经过两年的市场低迷,企业间相互恶性竞争带来的效益下滑,使企业认识到共同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是大家的利益所在;除哈尔滨、广州和西安外,各城市年底的价格比全年平均价格都有一定的增长或持平。

      从全国水泥价格走势看,在华东地区的拉动下,价格表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

二、2006水泥行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1. 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和增速双双回落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截止到12月底,全国已经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692条,熟料生产能力51,567万吨,其中“十五”以来投产的生产线563条,熟料产能44,911万吨,占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的87%,2004年新增熟料产能接近1.3亿吨,然后出现下滑趋势,2006年跌破1亿吨;2003年增速最高为131.56%,2005年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呈双边下降态势,2010年新干水泥产量比重达到70%的指标不容乐观。

      2006年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投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安徽、山东、广西,上述五省占投产产能的55.01%,可以看出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重心继续由东部向中部及两广地区转移,结构调整向区域平衡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

      2.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2006年,排名前列的企业集团水泥产量又有新的增长,海螺集团水泥产量突破亿吨大关,中联收购海螺万吨线后产能跃居全国第2;民营企业天瑞、红狮靠新建异军突起挤进前列;国企中材科工、金隅集团靠收购产能猛增;华新、冀东、亚泰等上市公司也有抢眼表现,大企业集团在过去的一年中得到快速成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投资水泥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受资金、环保、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强,造成行业内两极分化的趋势明显,表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效应。

      3. 兼并重组如火如荼

      从表10可以看出,针对我国大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外资在其中担任主角,国内大企业集团开始进入角色。在外资方面,以国际大水泥跨国公司为主的实业资本,多以实现对国内企业的控股权,实现其长远战略目标为目的,金融资本多以参股形式,分享大水泥企业集团的成长硕果;在内资方面,以中国建材、中材科工、金隅集团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出于尽快做大和取得区域规模优势的目的,以收购的形式,进入兼并重组的热潮之中;海螺、华新、冀东、亚泰、祁连山等水泥集团也是积极参与者。

      4. 工程服务和装备出口成霸主地位

      2006年,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不断传来中国总包的水泥工程项目投产的消息,2000 t/d~5000 t/d乃至万吨的总包项目签约的消息不断见诸于报端,我国大型水泥生产技术、技术装备日趋成熟,可靠性增强;以及从设计、施工、安装、工程总承包的系统集成能力增强,再加上价格优势,使我国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及工程服务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显著增强,在世界上已处于霸主地位,世界水泥大企业集团纷纷把采购重点转向中国就是最好的见证。

      5. 余热发电成为行业投资热点

      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出于为了降低能耗,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考虑,纷纷瞄准了余热发电项目,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投产的余热发电项目有近40个,其中,海螺11条利用日本技术的5000 t/d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相继投产,天津院、中信重机、大连世达三家承担的近30个项目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和效益明显。

三、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

      2006年水泥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是结构调整陷入困境。

      首先,新型干法水泥增速放缓不能满足需求高速发展的需要。2006年水泥行业水泥需求增长持续在20%以上,增量近2亿吨,与8,0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增量相差甚远,说明2006年很大一部分新增需求是由落后生产能力补充的,新型干法水泥增长已经不能满足水泥市场增长的需要。

      其次,行业经济形势趋好,价格上扬,使淘汰落后产能陷入新的困境。由于新型干法水泥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缺口,为了保证经济建设需要,给已经出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政策的省份执行政策带来困难,也让想要出台淘汰政策的省份有所忌讳,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

四、2007年展望

      1. 水泥产量预测

      中国社科院12月7日发布了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社科院经济专家表示,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9.6~10.1%左右的快速发展态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虽然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基础不稳固,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明年调控的任务还很艰巨。马凯用“四个仍然”来形容投资反弹的压力。增幅仍然偏高;在建规模仍然过大;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2007年与水泥需求相关的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这为我国水泥需求还会继续高增长创造了条件。预计,国内水泥需求还会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还将有1亿吨以上的增长不成问题。

      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国内水泥价格上涨、国外大量水泥项目投产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水泥和熟料的出口也将随之下降。

      2. 水泥价格预测

      从整体上看,新型干法水泥增速落后于水泥需求增速将缓解供大于求的压力,从这一角度讲,水泥价格应不低于2006年底的水平。但从区域上讲,两广、中南、西南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长很快,给这些地区的水泥价格带来不确定因素,价格维持在高位的必要条件是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西北需求增长缓慢,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于缓解,价格还会在低位徘徊;华东、华北地区有望维持在2006年年底的价格。

      3. 经济效益预测

      煤、电、运输的供应形势在2007年将进一步缓解,价格仍在高位稳定运行,但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水泥生产成本会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水泥的价格在维持目前的情况下,利润也是非常可观;再加上节能降耗,加强管理带来的成本下降;企业在市场上继续加强行业自率,避免恶性竞争,预计2007年全行业利润会再创历史新高。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