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增势依然强劲,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然而,在经济增长中也一度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经济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2007年是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在这一年,国家将采取怎样的宏观调控政策来遏制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大、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韩永文给予了解答。
韩永文说:“2006年经济发展应该说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它反映的特点就是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物价水平比较低。此外,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中产业结构调整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特别是在加强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另外,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总体上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2006年的一季度和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些新的情况就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快、外贸顺差过大。我们通常叫“三过”问题。
针对“三过”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中央及时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抑制这种“三过”继续蔓延的势头。从现在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应该说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过”发展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尽管抑制“三过”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我们也感觉到,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果还是不稳固的,经济运行当中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可能会使“三过”问题重新出现反弹。
现在看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贸易顺差扩大的势头目前还在继续,应该说收敛的情况是不明显的。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也是依然存在的。初步预计,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会在24%左右,这个增长速度与宏观调控所预期的还有一定的距离。外贸顺差过大,这是目前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比如说大家普遍关心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外部不平衡的问题,外贸顺差主要反映在外部不平衡的问题。外贸顺差过大,也带来了国内资金非常充裕,也就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从银行也好,从地方也好,从企业也好,会引发一些新的投资冲动。所以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去年采取了政策措施,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从抑制“三过”角度来看,国家去年从土地、金融、市场准入、外资外贸以及扩大消费等方面统筹、综合采取措施。
在土地方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部门在认真贯彻国务院这个通知,采取了包括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包括农业用地以及未利用的荒地、荒山转为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土地的计划管理,并进行考核,发布实施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提高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在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先后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共0.54个百分点,三次上调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同时发行定向票据,及时回收市场的流动性。银监会也加强了对银行的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及时对部分银行包括城建建设在内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继续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从市场准入方面,先后出台了水泥、电解铝、钢铁等11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调整了这些行业市场准入行门槛。特别是依法关闭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比较严重、能源消耗比较高的小钢厂、小水泥、小煤矿等落后生产能力。
在外资外贸方面,国家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降低和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税率,对部分产品加大了出口关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运用税收、进口信贷等措施,努力扩大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先进技术等部分重要原材料的进口。中央采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不管是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还是贸易结构,还是消费增长,都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从2007年来看,因为中央政策的实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中央已经出台的政策贯彻落实,同时监测跟踪经济运行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变化,调整和完善一些政策措施。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