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产能过剩行业投入降温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经济效益提高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24日

      投入增幅下降了,经济效益更好了。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工业投资结构调整在减污降耗等环保因素力推下,出现了上述新“拐点”。

      高污染项目投入大幅减少

      济南市严把产业准入关,依法关闭了长清玻璃厂、章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文祖3号煤矿,淘汰了落后的润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农药除草剂生产线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

      据了解,2006年济南市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钢铁、汽车、水泥三大行业投资大幅度下降,其中冶金行业下降83.6%,水泥行业下降36.4%。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济南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4.8亿元,增长幅度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较550亿元的计划减少了175亿元。

      减排降耗成为关键

      济南市重点建设了济钢、山水、力诺、华艺、圣泉、裕兴、济南化肥厂等以余气余热利用、太阳能、水处理、新型建材为代表的资源环保综合利用项目30项,总投资39.2亿元。济钢的二期燃气蒸汽联合发电配套完善工程竣工投用,每月节电200万元;裕兴化工厂20多万吨铬渣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得到全面落实。济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节能、环保项目170多项。10年来,吨钢综合能耗降低44%,累计节约标准煤1800万吨,价值120亿元。

      各级财政大力扶持高科技项目

      新出台的《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要求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济南市还大幅度增加高科技项目投入,对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高、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连同高新技术项目当年投入达到45亿元。新产品对全市的贡献率达到28.2%。

      优势产业群投资比重加大

      2006年,济南市六大产业链共投资200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达到5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两倍以上,机械装备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截至去年年底,济南市已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200余条,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线近600条。完成了烟厂、重汽、济柴、汽配等企业异地搬迁,实现工业布局的调整,提升了龙头企业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能力,带动了一批相关配套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产业链延伸发展。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

      据介绍,济南工业投资结构实现了由“快”向“好”的转变。预计2006年,济南市二产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6.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2.2%,提高2.1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电耗分别比年初下降4%、7%、4.7%。(鞠伟)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