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宋城有句醒目的广告语,“给我一日,还你千年”。
在缅甸记者所遇到的海螺人,正在告诉我们一个个“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奇迹”的新故事。
在缅甸,一切困难重重。建完了工厂,要自己修路,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自建码头,寻找合格煤矿、电力等国内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缅甸土地实行私有化,所有的用地还得一家家进行谈判。
在缅甸建设发展水泥事业,其实是在建一个系统。工厂、资源、市场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缅甸皎施项目开展的同时,缅甸曼德勒水泥项目、码头及仰光项目正稳步推进。海螺在缅甸的布局是一整幅蓝图,而不是局部。海螺要做缅甸水泥的第一,海螺人有自己的自信。目前,很多国际水泥巨头,争相进入缅甸,与巨头们同台竞争,海螺人相信奇迹得靠自己来创造。
找矿山、建码头等一系列事情,海螺人不是一个在战斗。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带头跑,他随身带着一部相机,相机里拍了大量矿山实景图。
身为缅甸项目的总负责,李鑫沿途的片言片语都是记者的素材。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矿山资源,李鑫介绍,2013年11月起,他和团队一起,开车跑了7万多公里“满地找矿山”,缅甸不像国内有完整的矿山资源普查资料,为了节省钱,必须自己一座座矿山带着小锤子采样,再送回国内技术分析,遇到样品好的,再从国内请专业勘测公司,如此反复。
李鑫说,缅甸曼德勒附近的矿山就是这么找到的,这里距曼德勒市区约26公里,从目前勘探情况来看,石灰石储量大约为1.5亿吨,另外区域条件较好,具备建设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条件,可以规划两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目前已完成矿山钻孔与取样、石灰石矿与砂岩矿、主厂区现场测绘工作。
在曼德勒水泥项目现场,正在那里的缅甸区域副主任朱立学带记者爬上了矿山。这里,刚刚进行完土地的收购、平整,放眼望去,周边仍是成片的芭蕉林和庄稼。他说,要不了2年,一座缅甸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就会在这里建成并投产。
一路奔波,一路采访,记者所接触到的每个海螺人都是快乐地工作着,远离家乡,却个个激情满怀。
在结束采访前的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许多在那里工作的普通海螺人。
朱立学,海螺缅甸区域副主任,已在海螺工作20多年,样子憨厚的他从宁国水泥厂再到四川海螺、云南龙陵、保山海螺,而今到缅甸曼德勒,他已经参与建设7条大型生产线了,在缅甸,老朱又开始新征程了。
聂建峰,缅甸海螺公司总助,2005年参加工作,第一批来到缅甸,他说,刚来时,10几个人住在简易房里,当时正好是雨季,蚊多虫多,工作时,翻译不够,与缅甸员工交流,只能用纸画。
崔淮南,年近50,却一头白发,参加座谈会,专门染了发,他负责自建搅拌站、骨料场等建设,建成速度比国内还要快。
覃恩勐,一个主动请缨从广西区域工厂过来的年轻人,82年出生的他,是壮族人,在缅甸,工地现场多是40多度,他说,在这里我们都是民工,人少,维修工、润滑工、技术工,大家所有活都要干。
记者问小覃,是什么原因让你主动来的,他说,来缅甸,我想找到自己的舞台,只有来了,在过程中才会得到磨砺。
在缅甸,所有海螺人都在寻找着各自的舞台!
奇迹也许就会发生在不远的将来!
短评:
“一带一路”需要亮剑精神
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上,国家主席、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
4月2日上午,安徽省省长王学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战略互动,加强统筹协调,把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安徽省发展的新空间。
海螺有技术、海螺有管理、海螺有精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中国水泥行业中,海螺是先走出的,安徽企业中走出去的,海螺是先亮剑者。
如何亮剑?
海螺是有勇有谋的亮剑者。语言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但市场巨大。海螺人有超前的战略思维,敢为天下先。早在2年前,海螺先后对印尼、缅甸、俄罗斯、蒙古、南非、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进行考察,为海外后续发展作好储备。他们不等不靠,首先确定印尼、缅甸、老挝等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在那里,国内基础设施薄弱,水泥价格基本上是国内的一倍。在合作形式上,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国情,讲究谋略,独资、合资等形式并举。
海螺是快准稳的亮剑者。目前法国拉法基等国际水泥巨头也积极进入东南亚市场,海螺只有快手打慢手。国际巨头建厂要5-8年,海螺用1-2 年。看准的市场,如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市场,海螺在建和洽谈的项目有数十个,海螺是整体布局。目前,投资形势不明朗的如越南,海螺以稳字为先,暂缓进入,以规避风险。
“一带一路”,需要的是海螺这样的亮剑者,只有先亮剑,才会早收获,大收获。